关灯
护眼
    玉凤十七八岁情窦初开,安寿比玉凤大三岁,正是青春好时光,离得近,相处方便,电影院、乡里前池塘边小树林都成了两个人约会的好地方,安寿就住在厂子里,只是周末休息才偶尔回家一趟,玉凤爹娘虽然家教甚严,但也挡不住闺女思春,玉凤总是会编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悄悄溜出门和男友相会。

    自从和安寿谈起恋爱,可把玉凤一帮子小姐妹羡煞极了,恨不得劈手躲过去,眼神里那些“羡慕、嫉妒、恨”话语里那些酸溜溜的腔调,让玉凤有了小小的虚荣心,尤其是乡里逢集的日子,偷偷的溜出来,甜蜜的手牵手走在人群里,一对的郎才女貌,看的旁人啧啧称赞。

    年轻人在一起免不得犯错误,不过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能原谅,大家想想,红男绿女感情炙热,如干柴烈火,很快两个人就搅合在一起,并定下了“非君不嫁,非君不娶”的誓言,纸是包不住火的,先是安寿趁着周末悄悄把玉凤带到家里,给母亲和嫂子们过目,看着姑娘模样出众,知书达理,还当老师,家里人当然是一百二十个愿意了,当晚,玉凤就没有走,在家里给安寿准备的三间瓦房里就住下了。

    老话说的不错,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接冤仇,。

    乡村街坊曾流传着这么一个小故事,说从前有户人家,只有一个闺女,父母亲非常疼爱,一直舍不得给闺女找婆家——怕女儿出嫁想的慌,可女儿可不这么想,看着村里年龄相仿的出嫁的出嫁,做娘的做娘,闺女也坐不住想起了男人,可父母大人却黑不提白不提,偶尔上门的媒婆也总是不给好脸色的打发了,闺女心里恼,却一直无法启齿。

    这天父亲出门回来,看到女儿一个人拿着一把抓钩子,在堂屋里狠命的刨地坪,一边刨一边还念念有词,父亲很是纳闷,走上前问缘由“闺女你这是干啥,刨什么的?”

    “我刨糊涂虫”闺女头都不抬,手里的抓钩一下子,又一下子恨不得用劲全身的力气,

    “什么糊涂虫,你这孩子”父亲不解继续追问,

    “咱家一对糊涂虫,男糊涂虫,女糊涂虫”女儿气鼓鼓的回答,

    他爹看着女儿的神情,一下子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当即说了“闺女你别刨了,咱家的糊涂虫开窍了”,没有多久就给女儿寻了人家,很快嫁出去了。

    这糊涂虫的故事自然也传开了。

    玉凤留宿,其实是早就预谋已久,早在出门时就编好了瞎话骗母亲“说什么一个女同学出嫁,要去陪她等等”。

    你说这玉凤,恋爱是自由,但这婚姻是终身大事你怎么着也得跟父母说一声,这自己当家作主,就留在男方家过夜了,真是“女大十八,心生外向”。

    有了第一次,自然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这时间一长,玉凤的肚子不合时宜的鼓起来了,纸终归包不住火,风言风语传到了玉凤母亲的耳朵里,那时正好有一个副乡长的儿子在乡里中学教体育,早就相中了玉凤,托人上门提亲,虽然副乡长的公子人长得不太咋地,但是人家家庭条件好,还许诺了只要玉凤点头,马上给弄个正式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