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新婚日子里隔三差五独守空房,让秀感觉时间很难熬,海体谅妻子,只要单位不加班,总是匆忙的挤着末班车往家赶,有海在家,秀一切不适全部消失,两个人形影不离,一起帮忙做饭、收拾房间、一起热烈的谈论,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家长理短,他们总能找到共同的话题,两人从相识到结婚已经六、七个月,在一起还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甜蜜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转眼已经半月有余,海突然接到领导通知,要求他参加一个为期10天培训班,培训地点北京,海有点犹豫,正在蜜月中的他实在有点舍不得新婚的妻子,但是这个培训机会又很难得,上班已经5年了,这是唯一的一次专业培训,听说还是在北京大学,那可是他一直向往的地方,单位里有多少人都在眼巴巴的瞅着呢,如果放弃实在可惜。

    思量再三,海回家和秀商量,秀一听大力支持“咱俩在一起早着呢,这样的培训可是过这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咱当然得去”,

    “那你一个人在家?”海还是有点不放心

    “我这么大的人,在家怎么了,你放心吧,不就是10天吗”秀给海着吃定心丸。

    煮熟的鸭子嘴硬,这不,海刚走两天,秀就在婆家呆不住了。结婚前秀来婆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海在身边,俩个人卿卿我我,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这男人一走,秀呆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怎么着都觉得别扭,甚至连吃一顿饭都有一点不好意思,每次回家不是带上两个煎饼就是捎上几个馒头,才能安心的吃上一顿,如此几次,婆婆看不下去,这儿媳妇成天从娘家带饭,像什么话,话里话外总带着不满,秀还是至若惘然,依然我行我素,婆婆只好挑明“秀,以后不要再从娘家带干粮了,俺家娶起媳妇管起饭”,把秀说的脸红一阵白一阵,饭是不再带了,可怎么也不好意思白吃白喝,自打小,秀就从来没有平白无故的吃过别人的东西。

    记得有一次同学给秀介绍一个对象,在县城见的面,第一眼就被秀给否决了,男人个子很高,却长着驴子一样长的脸,怎么看怎么别扭,正是中午时分,天气很热,男的主动掏钱买了三块奶油冰糕,秀推辞再三,只好接下了,最后一口都没有吃,就捏在手上任凭一块冰糕全部化完,固执的秀认为,既然没相中人家,凭什么吃人家的东西,在她心里是一块冰糕的便宜都不愿意占的。

    她现在根本没有把婆家当成自己家,总像做客一样的生疏。

    这不,晚上下班,秀又一次回到娘家,蹭饱了饭,眼看天都黑了还是赖着不愿意走,一个人呆在陌生的地方,秀真的不习惯。

    可结婚还没满一个月,农村又有“蜜月不空床”的风俗,如果因此发生点什么,实在是得不偿失,秀的父母可不愿意担着这个风险,知道海不再家秀一个人不习惯,可闺女终究是嫁出去了,不能绝情的说什么“嫁出的闺女泼出去的水”但是女婿不在家,闺女就一个人跑回来,公公婆婆心里一定不自在,权衡再三,还是硬了心肠撵走了一心想赖着不走的秀。

    回到家,公公婆婆早就吃过晚饭,婆婆还特意给秀留了一份,秀解释在娘家吃过了,打了一个招呼,就钻进了自己的卧房,还是那个温馨的小屋,因为少了男主人,显得空落落的,一如秀寂寥的心。

    秀翻出几本最爱看的小说,还没有翻几页,却兴趣全无,望着书桌上那29寸大的彩色电视直发愣。

    电视是他们俩结婚后购买的两个大件之一,结婚时算上双方同事,加上秀娘家陪嫁的3千元,海和秀总计收到礼金不到一万块,海的父亲在他们婚礼当天,曾经千方百计的想“收归国有”都未曾成功,除去海在县城补办的6桌酒席,一桌酒席加上烟酒要四百多,花去了两千五左右,剩下的钱两个人经过多次商量,花了4千多买了一辆女式春兰小松鼠踏板摩托车,又花了不到3500元买了一台长虹牌彩色电视机,要按着秀的意思,买一个21寸的先看着,海不同意,要一步到位,说什么他大哥家就买的29寸,看着舒服。

    摩托车是为秀准备的,秀单位在镇上,离家有20多里,一天两趟,海说太辛苦了,其实海有他的小算盘,担心秀怀孕后蹬自行车不安全,为了下一代,当然得未雨绸缪了。

    只是电视机送来的当天,海的父亲拉长了脸,嘟囔着,这得多耗电,海晓得父亲的脾气,天线一直未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