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这年头物资缺,有钱也是为了买好吃的,所以供销社的职工都不想把肉卖掉换钱。

    他们大部分人已经置办了自行车、毛衣、棉衣等,有些人家甚至还有缝纫机、手表,自然就不想再赚这点小钱,还是拿肉回去一家子吃个痛快更好。

    夏明双已经教会胖婶儿,所以她给打打下手,大部分是胖婶儿忙活,最后胖婶儿却要把大功劳推给她,这样高主任和李副主任就多给她分一份猪头肉和烧肉肠。

    夏明双也没客气,她教胖婶儿这配方可没收学费呢,而且胖婶儿现在就悄悄去县里给人家做卤肉肠,还从屠宰组悄悄买肉肠自己卤,然后拿去县里卖呢。

    她不眼红,当然胖婶儿也不瞒着她,每次都给她带点好吃的或者用的。

    夏明双就觉得胖婶儿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有格局有行动,这就超过绝大部分人,改开以后生意肯定会做大的。

    相比较来说王金玲比胖婶儿的格局就差一点,不是说王金玲不知恩图报,她也很感激夏明双教自己做点心,每天端茶倒水,抢着干杂活儿,就把夏明双当师傅。

    但是这人不太上进,会做鸡蛋糕和饼干以后就不思进取,一点都不想多学几样,总觉得这样就足够她用的。

    她还教夏明双呢,“明双姐,你也不要做太多样,你做三样,领导也就让你做三样,你要是会做十样,那领导就恨不得让你做十样。天天做那么多,多累啊,对吧?”

    她觉得做两样,保住工作,月月开支,不要累着,那就是很好的铁饭碗。

    夏明双也没非要给她把这个认知掰过来,每个人都有自己追求,要尊重物种多样性。

    再说王金玲的这种思想,才是现在的主流,大部分人都奉行这个认知。

    转眼过年,这年头最好吃的饭就是饺子。

    生产队分了肉,再凑点细面就可以包一顿大白菜肉馅儿的饺子犒劳一下全家。

    村里不少人家没有细面,毕竟五月收麦子,那时候分的麦子大部分人家都换成粗粮吃到秋粮下来,家里条件好点的会留出过年过节包饺子的,大部分人家却没那个条件留。

    这时候就得去生产队换麦子,然后推磨,可生产队也没那么多麦子换。一家两家哪怕十家都能换,你几十家哪里还得起?最后平均一下,也不用数人头,直接每家分一斤半麦子。

    一斤半麦子能处多少面粉啊,根本不够吃啊,谁家不至少五六口人家呢?

    有人就跑到夏明双家来借白面,他们盘算着顾云山在城里吃供应粮,粮票直接换面粉,夏明双现在在供销社上班,也能往家拿面粉。她家自己吃不完,那借给他们几斤不是应该的吗?

    先上门的是幸福娘,想借个五斤十斤的,夏明双只借给她两斤,加上生产队发的,也够吃一顿年夜饺子。她给的家里最粗的面,不是她小气而是村里人用麦子推磨,筛出来的面比这个还粗,她要是给富强粉和建设粉,那就亏大了。

    一百斤麦子出80斤和90斤面粉,那差别可大得很呢。

    幸福娘高兴得很,连声道谢,多亏幸福和大壮一个班,人家夏明双给自己面子呢,她保证来年分了麦子就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