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俗话说,孩子是妈身上掉下的肉!看着自己的孩子为了这个家忍饥挨饿,作为母亲没有不痛心的。

奚雨菲看着自己的儿子,想到他即将忍受饥饿的痛苦,心里一阵酸楚,一直强忍着的眼泪夺眶而出,她伸手轻轻抚摸着儿子的头发,声音颤抖的说:“你别骗妈了,妈知道你懂事,但也不能在学校饿肚子不是,这个钱你拿着,中午吃饭用!”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安装最新版。】

姬升耀其实这两天一直很矛盾,不知道前天晚上碰见父亲的事情,要不要跟母亲说,他知道母亲一直认为父亲在外地找人办事,如果突然告诉她,她的丈夫没在北京,而是去了外地给别人打工,他担心母亲会受不了。

所以,这两天来每次和母亲聊天,一想起这个事情,他都欲言又止,吞吞吐吐。

他心想:“也许瞒着她也是个好事情,这样一来她会觉得还有希望,不管这个希望在什么时候破灭,明天?后天?亦或者更晚,只要不是现在,对她、对这个残缺的家都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他看着母亲脸上滑下的眼泪,知道继续推辞下去,只能使母亲更难过,想了想,接过钱放进了衣兜里。

“这就对了!好了,你赶紧洗脸,妈今天做了你最爱吃的饸饹!”奚雨菲破涕而笑,嘱咐完儿子,伸手掀开锅盖,一股诱人的香味窜进了姬升耀的鼻子里。

“饸饹!”姬升耀兴奋不已,抓紧洗了一把脸,快步走到了桌子前。

姬升耀打小就喜欢吃饸饹,这种当地的小吃,制作工序简单,食材也朴实。将荞麦面、榆树皮面、高粱面,按一定比例搅合到一起做成面坯,再压成面条,就完成了主食材的制作。

主材制作看似简单,其实不然。首先,和面就是个技术活,面坯和不好,不是粘牙就是容易煮烂。

煮好的饸饹颜色暗紫偏黑,碗里先放一些烫熟的豆芽垫底,豆芽上面再放上煮好的饸饹,最上面搁上几块卤过的猪肉或者羊肉、牛肉粒儿,崴上一勺子飘着动物油的卤肉汤当浇头,一碗香味扑鼻的饸饹就算齐活了。

抄一筷子饸饹放到嘴里,劲道弹牙,掰一块儿馒头搁到汤里再迅速捞出,就着滴滴答答的油水,嚼吧嚼吧一口吞下,既有营养又醇香可口,让人欲罢不能。

说起饸饹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指派专人统计全国风味小吃,当时的“饸饹”被称作“河落”。

皇帝看到小吃名单上有“河落”二字,就因为名字古怪而引起很大的兴趣,随命当地官员安排最好的厨子,拿着当地最好食材,给皇帝做了一碗“河落”,康熙吃后对其独特风味大加赞赏。

从此“河落”这个美食就成了当地一道不可或缺的风味小吃。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口音的差异,口口相传的过程中“河落”就被叫做“饸饹”,并流传至今。

姬升耀盯着面前这碗飘着油,搁着几块猪肉,油亮亮、香喷喷的饸饹,立马感到口舌生津,食欲大振,所有烦恼顿时抛之脑后,拿起筷子大快朵颐。他边吃边问:“妈,咋想起做这个!”

奚雨菲注视着狼吞虎咽的儿子,心里感到有些宽慰,笑着答道:“我昨天收拾磨房里的几个面缸,从里面拾掇出一些榆树皮面和荞麦面、高粱面,我又配了点白面,做了一顿饸饹,好吃不!”

“好吃!姐姐走了?”姬升耀边吃边说。

“走了,姐姐课程紧,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吃几口饭就走了。你也要早点走,我昨天下班的时候看见上次撞人的地方被四黑子家人放了一个路障,专门收过往汽车的过路费,你走晚了,就怕车多,到时候不好走,容易迟到。”奚雨菲瞅着儿子吃得津津有味,心里也美滋滋的。

“哦!是这样啊!昨天接姐姐下自习课的时候,发现那段路上横着一跟大竹竿子,我还纳闷儿呢!”姬升耀吃了口馒头,又问:“四黑子家人为什么拦路收费?”

“你忘了?前天晚上有人被撞死,那个人就是四黑子。公安局有人认出了死者,通知四黑子媳妇到殡仪馆认过尸首。经四黑子媳妇确认,死者就是四黑子。因为前天晚上下雨,可能过路的汽车看不清楚地面上的情况,很多汽车从尸体上轧过,发现的时候,四黑子已经肢体不全了,再加上雨水冲刷把能用作调查的痕迹冲得一干二净,连公安局也没办法破案。最后,只好同意四黑子的家人在他出事的地方设了个路障,拦几天过路车,收个费,全当是四黑子的丧葬费了!”奚雨菲说。

“啊!”姬升耀放下手中的筷子,嘴里嚼着一块顾不上咽下去的馒头,发出一声惊叫后,接着问道:“四黑子是不是前几年给联社办的厂子里干活的那个混混?”

“就是他,他孩子还小,剩下一个女人带着三个小孩过日子,多可怜!”奚雨菲脸上带出一副悲悯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