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小客车上没有空座,陈卓站了一个多小时才到了西州市。

    他站在原地观察了一会儿街边的店面和路上的行人,这才凭着记忆往市集的方向走。

    陈卓路上觉着饿了就找个干净的面摊点了碗汤面。

    面摊老板是个很面相敦厚的中年人,陈卓见摊子上不忙,就和他闲聊起来,问了问附近的居住情况。

    面老板名叫赵权,今年三十六,是土生土长的西市人,这间小面摊开了好些年了。

    他见陈卓长得英俊,举止又十分斯文有礼,便很愿意和他攀谈,热络的和陈卓介绍了不少。

    眼下西州市人的生活水平明显要比乡下要高上几倍之多。

    街上许多摩托车和自行车,四轮小轿车也时不时的就会开过去一辆。

    陈卓问起这附近哪里的居民最大方,生活水平最高,赵权当即指着一个方向问道,

    “看见那几栋小红楼没有?”

    陈卓点了点头,

    赵权笑呵呵的接着说,

    “那是咱西州纺织厂的职工楼,它对面还有几排四合院,全都是坐地户,西州条件好的人家都聚在那一片儿了。”

    陈卓又点了点头,掏出五毛钱放在桌子上,

    “多谢老板,你这手艺不错,改天再来吃。”

    赵权最喜欢别人夸他面好吃,当即眉开眼笑的说了句,

    “妥了!下次来算你四毛!”

    ……

    和陈卓记忆中的一样,职工楼和四合院是最佳的商业区域。

    大哥种的苹果味道很好,要想卖个好价格就得去生活水平高的地方,只有那里的人才有闲钱买水果吃,

    而那里也就是他此行的目的地了。

    陈卓到小卖店买了两盒烟,到小红楼附近转了一圈。

    职工楼门口有门卫亭,里面有个值班的小伙儿时不时抬头和进出的人打招呼。

    陈卓瞄了一会儿就朝那小伙儿走了过去,

    “老弟,和你打听个事儿。”

    说着话,陈卓递上了一根红梅。

    那小伙儿是上班时间不敢抽,但却也没拒绝,接过去放在了桌子上,笑呵呵的走了出来,

    “同志想打听啥事儿啊?”

    陈卓指了指四合院的方向,

    “秦利民家是不是在这一片儿住?”

    “秦利民?”值班小伙重复了一句,有些茫然的样子,

    “我就知道这里面有位秦老板,不知道是不是你说的秦利民。”

    陈卓“唔”了一声,继续追问,

    “那这位秦老板住在哪个院子?我是他朋友,只记得他家在这,门牌号我没记住。”

    这时候的人都单纯,没那么多防备心。

    门卫小伙见陈卓模样出众气度不凡,最重要的是还给他烟抽,立马把秦老板家的门牌号告诉了陈卓。

    陈卓笑着道了声谢,按照他给的讯息很快就找到了秦老板家。

    陈卓刚走到门口,就看到一个四十左右岁的妇人在院子里干活,瞧见他站在自家门口,当即就迎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