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赵文林家果园。

    赵家三兄弟、三妯娌,赵文燕、张振山夫妻,赵文林麾下六元猛将赵文远、钱二牛、钱大牛、宋冠军、宋卫星、张大鸣,全员齐聚。

    “三哥,许鹏那小子跑去卖野菜了!”

    钱二牛有些气愤,又有些伤心,他以为赵文牧还不知道这事儿,有些难为情地说道。

    钱二牛也是前两天偶然看到许鹏家弟弟妹妹在山上挖野菜,悄悄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许鹏这小子竟然回来后就一直在卖野菜!

    他气不过,当即去找许鹏打了一架,不过许鹏铁了心要卖野菜,他也没有办法。

    赵文牧看着钱二牛眉角的淤青,心知他肯定是去找许鹏干架了。

    “二牛,许鹏要去卖野菜是跟我说了的,你别再去找他麻烦。”

    顿了顿,他看着几人,又接着说道:

    “你们要是想单干,我也不会拦着。出了这道门,咱们还是兄弟,有困难我还会帮你们,但我的买卖里就没有你的位置了!”

    钱二牛立即涨红了脸,大声嚷嚷着:

    “看谁敢,老子今天非要打断他的腿不可!”

    钱大牛眼一瞪,“二牛!”

    钱二牛面上仍然不服气,却也闭嘴不说话了。

    众人也看得出来,赵文牧虽然说得客气,表情却是严肃得很,显然对许鹏的做法也很不高兴。

    最后还是钱大牛出来打圆场,他虽然老实憨厚却不木讷。

    “老三,大家伙儿都是粗人,没那么多弯弯绕绕,以后你说什么,我们做什么!谁要是有什么坏心思,我钱大牛第一个饶不了他!”

    “我也是!”

    “我也是!”

    几个人纷纷表态,跟着三哥一起干多好啊,傻子才想着自己干呢!

    赵文牧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

    他没有接着说几句软话收买人心,而是直截了当表明叫大家来的意图。

    “从明天开始,你们都回村收蛾子(蘑菇)。”

    方言蛾子,为了方便后文一律统称蘑菇。

    几人里面,钱大牛、钱二牛是山东头村的,山东头村很大,人口足有一千三百,张振山也是山东头村人。

    张大鸣是三里庄的,三里庄跟山前村差不多,都只有四百人左右。

    这几个村子所在的柘山公社有大片荒山,到了夏天气温升高、雨水充足,各种蘑菇、木耳、地皮菜到处都是。

    村民们很少会捡蘑菇来吃,无他,太费油而已。

    嗯,就是这样,蘑菇吸水性太好,炒蘑菇费油,大家平时都不喜欢吃蘑菇。只是每年夏天捡一点回家晒干,冬天里也能多点口味罢了。

    “小弟,蘑菇也能卖钱?”

    一直静静旁听的赵家人里,赵文林忍不住开口问道。

    自从野菜卖钱之后,他对赵文牧的话已经是深信不疑,即便是这样,还是忍不住要问清楚。

    “大哥,咱们农村人不爱吃蘑菇,人家城里人可是很喜欢吃蘑菇!尤其是冬天,哪家哪户不吃蘑菇呢?”

    众人一盘算确实是这么个道理,野菜在城里还能卖得那么火呢,何况蘑菇用处更大。

    “三哥,那我们收哪些蘑菇?”

    “松茸、牛肝菌、羊肚菌、鸡油菌、大红菇、木耳、榛蘑,这些全都要!尤其是榛蘑,三里庄附近那片桦树林场是咱们齐鲁省少有的出产榛蘑的好地方!大鸣,你回村要好好组织村民采榛蘑。”

    赵文牧之所以要收购蘑菇,是因为他前世对蘑菇有很深的印象。

    前世里这一年他还在平阳县国营饭店学厨,这年冬天,东北那边的蘑菇突然大量出口海外,不再往齐鲁地区发货。

    不仅如此,因为政策放宽,不少南方客商也来跟省国营干货厂抢货,导致整个齐鲁省当年冬天干蘑菇奇缺,价格居高不下。

    当时就连平阳县国营饭店也买不到干蘑菇,尤其是榛蘑,很多菜都没法做,比如齐鲁地区冬天常吃的白菜炖鸡,里面就不能少了蘑菇。

    李国富没少抱怨这事儿。

    甚至有一天赵文牧和王友明一起,半夜就到干货摊门口等着,就为了抢到点干蘑菇。

    冬天的夜里两人披着军大衣,躲在墙角瑟瑟发抖。这段经历实在是太过印象深刻,赵文牧想忘都忘不了。

    “三哥,那我们多少钱一斤收?”

    “六分钱一斤。”

    这个价格是赵文牧认真考虑以后决定的,这会儿蔬菜也就大概三分钱一斤,蘑菇给到这个价格,不算低,但也不算特别高。

    一个人一天大概能采三四十斤蘑菇,收入2块钱左右,已经算是非常可观了。

    “小弟,六分钱一斤会不会太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