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朱厚熜目光幽深,一甩手中龙袍,沉声道:“陆炳,派锦衣卫严查此事,朕今晚要见到所有涉事人员。”

    陆炳单膝跪地,声音果断干脆:“谨遵上谕!”

    “杨阁老忠心体国,见微知着,传朕谕赐银章!”

    杨廷和面色微变,心中波涛汹涌。

    大明朝的银章,是从仁宗朝开始的,一般所赐都是皇帝亲近之臣,享有无上荣耀。

    最关键之处,是银章所象征的直接奏事之权。

    王琼长叹一口气,此时他也不得不承认,杨廷和非常人。

    昨夜杨廷和接到密信,报恩寺是白莲教分坛,正在密谋造反之事。

    他得知此事,连夜去了北京布政使司,察看近一月来,报国寺周围地区的人口流动。

    随即,发书到漕运司,九兵总督衙门,询问一月以来,来往北京之人。

    多方比对,仔细考证,最终得出结论,报恩寺确实是白莲教的据点,近几日也确实在密谋一件大事,且种种线索指向谋反。

    也就有了,今天朱厚熜的安排。

    王琼摇摇头,为什么杨廷和能做到首辅,不是没有原因的。

    不多时,麦福走了过来,黄花梨的托盘铺以黄布为底,中间放着一个精巧的银色印章。

    朱厚熜双手将印章捧起,连同那黄布,郑重地交到了杨廷和手里。

    “杨阁老,绳愆纠缪,望阁老珍重!”

    绳愆纠缪四字,为皇帝指出错误,纠正过错,不可谓不重。

    “臣,拜谢陛下。”杨廷和的左手略微有些颤抖,但还是稳稳当当接过了银章,双手将其举过头顶,朝着朱厚熜深深一揖。

    一旁的费宏却想了更多,陛下刚刚动意,银章就被传了上来。

    显然今日赐章之举,并非心血来潮,而是恰逢其会,提前赏赐。

    想到此处,他的脸上闪过一丝惊讶,心中也有些莫名的异动。

    内阁五位阁老,此刻在乾清宫的却只有四人,毛纪言说偶感风寒,阅完卷之后便先行回府。

    此刻他就在自己的书房里,他的书房只有一排书,每排架子上都贴上了标签。

    整整齐齐地罗列了,历代以来的史书。

    而书架的正对面,挂着一幅字——据实直书!

    毛纪一回到书房,就将手中的蝉翼冠摘下,顺手放到了一旁的架子上。

    径直来到书架的第二排,无比熟练地拿出一本淡褐色书籍。

    紧接着,他又从其他几排,翻出了几本书皮已然褪色的古籍。

    他将书一本一本排在桌案上,然后快步走到大堂中央,眼睛定定地看在墙上的孔子像上。

    忽然他的腰杆板直,朝着孔子像一揖,转身无比庄重的坐到椅子上开始翻阅。

    “《史记》,《汉书》,《后汉书》…”

    每将一本书翻看完,他就提笔在一旁的册子上写上几字。

    他翻书的速度很快,往往都是一目十行。

    即使都是大段的文字,没有标点,他也成竹在胸,仿佛所有的典籍都在他脑中,此刻只是重新温习一样。

    最终他直挺挺的从椅子上起身,谓然一叹:“遍翻史书,一朝有一朝气象,一朝皆有一朝威仪,但这礼法自周以来,亘古不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