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听说贾源的那荣国公,可是保着皇帝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拼着性命方才换来的一个爵位,从而开启了后世子孙几代人的荣华富贵,爵位之来绝非容易。

    而多保真给自己生的那个儿子古古出,如今还是襁褓中吃奶的娃娃,被皇帝老子金口一开,立马就给了个荣国公的爵封。

    可见这样的爵位在外人看起来高不可攀,可在皇室宗族里面,实在也说算上如何值钱。

    “也不知古古出的这个荣国公,每年的奉银该是多少,按照规格该当拥有多少护卫。我们爷儿俩的护卫总数加起来,没有两千总也得一千大几吧?再加上多保真的那些女护卫,凑够两千人应该没有问题了。

    “一家三口哪里用得着这么多人保护?这纯粹是一种身份的彰显,实际意义应该不大。这应该,也是后世教科书里说的封建社会固有糟粕之一端吧。

    “阶级社会吗,有些不合理的地方实属正常,本王我才不介意呢!”

    在吴乞买的谕旨中,还委任给张梦阳一个新的差使,即由他担任大金国册封高丽国王钦差正使,李靖则降为副使,协助张梦阳完成一应册封事宜。

    高丽曾经先后对大宋和大辽称臣纳贡,因此每有先君亡故、新君登基之事,皆派遣专使往大宋或大辽告哀并奏报新君即位,大宋和大辽也依例遣使吊祭并对新王予以册封。

    高丽仁宗即位之初,本已受过大辽天祚皇帝的册封,只是此时大辽已为金国所灭,在高丽国在国相李资谦的主张之下,屡派使臣向金国表示臣服之意。

    所以,吴乞买在和高丽理清了两国边界上的一些争端之后,便正式接受了高丽的称臣之请,并派出了李靖和拔离速为正副使臣的使团队伍东来开京,对高丽国王履行册封之仪。

    仁宗本来对外公对金称臣的主张颇为反感,认为金人不过是蛮夷之邦,而高丽向来号称小中华,在文物礼仪以及典章制度诸多方面,无不与中华一脉相承。

    故而大辽虽亡而大宋尚在,高丽以堂堂小中华之尊,宁可向大宋称臣,而绝不能称臣于蛮夷之邦的金国。

    当他在张梦阳等人的帮助之下扳倒外公之后,对外公掌权期间的人事、制度等遂多有改弦更张。

    以他对金人之轻蔑,本来是极有可能拒绝称臣于金的,只是近段时间来与张梦阳的相处,使他觉得这位金国藩王无论人品还是学识,无论才干还是武功,在当今世上无人可比,也无人能及。

    以一斑而窥全豹,可见金人之中必也人才济济,绝非是传言中只会征战厮杀的无知蛮夷。

    所以,仁宗爱屋及乌,由于张梦阳的原因而对金人印象大为改观,对金人的文治武功从里到外地佩服,更加心甘情愿地拜服在大金国皇帝的脚下。

    由于有以往宋辽两国册封新王的典仪可供参考,因此仁宗接受金人册封的典礼进行得按部就班,极其顺利。

    张梦阳宣读金主诏书之时,仁宗离座跪听。及读罢接诏之后,仁宗拉着张梦阳的手,执意要他与自己同坐在御座之上,共同接受高丽群臣的朝贺。

    张梦阳以不合礼仪为由表示拒绝,仁宗拉着他手诚恳地道:“此番若非得殿下仗义相助,只怕寡人此时仍还在重兴宅里为人所禁,哪里会有今日的这番风光无限?

    “王位之能重回寡人手中,殿下居功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