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

    联盟要坚持改革下去才能避免之后的悲剧命运,为此,赫鲁晓夫必须要一直留在他的位置上才行。

    以利亚笑着对卡图科夫说:

    “或者你取而代之,这是最好的。”

    “不,我不是拿破仑,我也不做拿破仑。”

    卡图科夫断然拒绝以利亚的提议。他不愿意成为拿破仑,也不愿意成为朱可夫第二。

    10月17日,米国那面还在猜测赫鲁晓夫背后真正的意图,联盟的核潜艇就已经先一步到达圣克拉拉岛的军事港口。

    赫鲁晓夫一开始的猜测可以说是正确的,米国的办事效率很低,在他们决定好如何对待联盟的激进行动之前,联盟的行动就已经可以成为既定事实。既然已经是既定事实,那米国也就没有继续动手的意义了。

    这就是俗话说的生米煮成熟饭。

    但赫鲁晓夫明显低估了米国维护自己家门口安全的决心,很快,就有人提出要对圣克拉拉岛发动决定性的军事打击。一劳永逸,直接占领圣克拉拉岛。

    脑洞大开对这个提案持保留态度,他说:

    “决定性的军事打击可以算作是最终方案,但并不是现在能用的方案。”

    脑洞大开他一直都不愿意让自己成为世界级大战的发起者,更不愿意让米国为了核战争而背锅。如果米国真的对圣克拉拉岛发动了决定性的军事打击,那米国和联盟爆发战争,北条和华条的全面战争就是板上钉钉了。

    一个极度具进攻性的提案被否决,另一个极度具消极性的提案便出现了。有人建议米国就这样放任联盟在圣克拉拉岛的部署,反正米国在突厥也有导弹发射基地,根本不用害怕联盟会轻举妄动。

    这个提案也是立刻就被脑洞大开否决。毕竟他上个月才声明说米国不会允许联盟在圣克拉拉岛部署进攻性武器,联盟也相应做出了承诺。现在联盟公然违背承诺,脑洞大开要是不作为,那他就别想在白府待着了。

    那些部长们一定会让脑洞大开一鞠躬(公公)。

    10月19日,米国的那些部长们又聚在了一起。讨论圣克拉拉岛上的那些导弹发射基地到底应该怎么处理,此时距离高空侦察机拍到导弹照片已经过去了100多小时,但他们还没有商量出一个最终的解决方案。

    在相继否决了十几个方案之后,会议终于在第二天确认了一个折中方案:米国海军开始全面封锁圣克拉拉岛,断绝圣克拉拉岛的一切海上和空中交通线路。

    两天后,米国的另外两角批准了脑洞大开的决议,正式决定执行封锁计划。

    由此可以看出,还是联盟实力强劲,只要赫鲁晓夫一句话,整个联盟就万众一心开始动起来了。而米国还需要三个角互相牵制,要商量之后才能行动,真是落后。

    ————————

    在米国出兵开始封锁圣克拉拉岛后,赫鲁晓夫第一时间并不是怒不可遏,而是震惊。他没想到米国会这么不给联盟面子,也没想到米国敢就这样拿出自己宝贵的海军去挡联盟的路。

    现在,决定权回到了联盟的手中。到底是要放任米国就这样封锁圣克拉拉岛,还是不顾一切继续运输导弹进入圣克拉拉岛。不管赫鲁晓夫做出哪种选择,最终造成的结果一定是对联盟不利的。首先就是联盟的妥协会直接降低联盟的声望,而联盟的运输船和舰队冲撞米国舰队,就会让联盟背战争爆发的锅。

    有人说:那不是米国先封锁圣克拉拉岛的吗?全都是米国的错!

    但事实上,是联盟先违背自己做出的承诺,在圣克拉拉岛部署进攻线武器的。要说谁的错,也是联盟错在先的。

    说实话,要是赫鲁晓夫一开始就按照卡图科夫的思路走,仅仅是部署防御性武器,或者是按照马利诺夫斯基的想法只部署射程在100公里到500公里的战术核武器,那么事情就不会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说不定,米国就会默许联盟在圣克拉拉岛的行动。

    但现在危机已经爆发了,赫鲁晓夫在十五人小组成员的鼓动之下也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运输行动继续,正面冲撞米国的海上封锁线。

    顺带一提,十五人小组里有一个人叫做勃列日涅夫,他是激进派的核心人物之一。

    卡图科夫在得知消息后,立刻去找赫鲁晓夫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你的双手现在决定着整个人类文明的未来。我不希望联盟因为一个人个人的意气用事而和敌人互相毁灭对方,也不希望你背上后世的骂名。所以冷静下来,仔细思考你的决定所带来的。”

    此时赫鲁晓夫还抱有侥幸心理,他说:

    “米国的战争威胁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大家都一样,我虚张声势,他也虚张声势,互相贬低对方之后坐下来谈一谈事情就解决了。就像我并不会为了一个小小的圣克拉拉岛对米国开战一样,脑洞大开也不会为了一个小小的圣克拉拉岛对联盟开战。”

    “但他们已经做出声明并且调集舰队封锁了整个岛屿东部的海域,要是我们的运输船强行冲撞的话——”

    “不会的,米国人不敢开火。”

    赫鲁晓夫很是确定米国并不会对联盟冲撞封锁线的运输船开火,事实上,就在卡图科夫和赫鲁晓夫谈话期间,有一艘运输船就已经越过了米国的封锁线,米国海军并未阻拦。赫鲁晓夫的推断是正确的,但这并不代表他的整体决策是正确的,

    卡图科夫反驳说:

    “就算米国人可能没胆量动用武力,但我们也不应该上赶着去挑衅对方不是吗?合理的规避未来的风险,而不是一次又一次的去赌对方会怎么样。”

    “对这事我自己有分寸,而且我手底下还有这么多人出谋划策,不会出什么大问题的。”

    “我倒是觉得那些出谋划策的人就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