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事实证明,卡图科夫的提前准备是最为正确的方法,但在当时的环境,却是一个不那么“正确”的方法。

    12月8日,各个战线都取得了突破,歼灭上万德军。但卡图科夫的战线仍然还在奥卡河南岸,两天时间只前进了25英里。

    华西列夫斯基给卡图科夫打了电话,催促他加快进攻速度。可卡图科夫语气强硬,辩解说自己的战法没有问题,而且也会跟上其他战线的进攻脚步。

    华西列夫斯基也是好心,他不希望卡图科夫和大环境相悖,从而导致他无法升迁。结果卡图科夫说话那语气,在华西列夫斯基听来是充满了傲慢。

    挂了电话,华西列夫斯基对自己的秘书说:

    “下次这个人有事也不要告诉我,如果我想要告诉他什么,你也一定要阻止我。这种人,不吃点苦头就不会明白什么叫人情世故,情商太低!”

    短短一天之后,加里宁方面军,西方面军,西南方面军的各处战线都开始出现物资短缺的情况。士兵们不得不忍受着饥饿朝德军冲锋,火炮阵地也因为弹药不足停止了支援行动。

    下午,第三装甲旅,第六装甲旅的部分坦克因为燃油不足被迫停在了进军路上。前线开始出现混乱局面——因为机动部队没有按计划前进到指定位置,导致步兵也不得不改变计划。

    众所周知的,红军之间的通讯设备大多数都没有下放到营和连一级,导致各个部队之间的协调很是困难。前线的混乱也影响了进攻节奏,让德军几乎在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全员撤退。

    相对的,卡图科夫的近卫第一装甲旅稳扎稳打的进攻在此时显现了优势。他知道此时避免浪费比什么都重要,每一发炮弹和每一公升汽油的运用,都要尽量用在必须的地方。

    只可惜,参谋部的将军元帅们不理解这一点。或者说,在他们眼里,只有胜利才能评判功绩,打败德国人比什么都重要。

    “不惜代价”,是他们说过最多的一句话。

    加里宁方面军针对克林的猛攻还在继续,火炮支援早就停止了,空军支援优先用在了朱可夫将军手下的部队。因此加里宁方面军的红军战士只能依靠步枪,迫击炮,还有自己的生命去冲击德军阵线。

    此时的德军一个师大概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作战人员,并且他们也粮食不足,且深受寒冷天气困扰。但他们这时候的火力还是红军的好几倍,一个连有至少10挺机枪,一个营至少有超过15门迫击炮,3门37mm到50mm的榴弹炮和反坦克炮。

    在这样的火力之下,步兵冲锋要付出多大代价,想必看到这里的人也能够想明白。

    12月15日,经过六个昼夜的轮番进攻后,克林终于升起了红旗,重新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次日,加里宁方面军成功收复了加里宁。

    同样是在12月16日,卡图科夫的近卫第一装甲旅进入图拉,在市中心升起了红旗。当时德国人占领这座城市有多快,现在他们逃得就有多么慌乱。

    维修车间里有14辆坦克被卡图科夫缴获,在刷上红星之后便被卡图科夫直接收编进了自己的部队。

    叶卡捷琳娜在旅部提醒卡图科夫:

    “中校同志,根据规定,缴获的装备应该集中起来等待上级统一分配。你这样私自处理的话,可能会遭人非议的。”

    叶卡捷琳娜就像华西列夫斯基一样,害怕卡图科夫这种人被他自己毁了仕途。可卡图科夫却不以为然,他觉得前线的规定都要服务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