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当船行至扬州的时候,奕詝突然发现,自己的那次盐业改革,还是起了大作用了。

    现在,长江边的盐运码头,仍然非常地忙碌。

    可是,现在这种*的服务,乃是一条龙式的垄断。当然,它属于国家垄断。

    奕詝的船开到上海的时候,江苏道的官员都对奕詝进行了迎接,奕詝只是和他们寒暄两句之后,就把上海道知府宫慕久给叫进来,详细了解了一下事情的经过。

    事情不过就是一些土地,法国人在上海徐家汇老百姓的不知情下,依靠他们洋人的特殊身份,在这里进行了巧取豪夺。

    老百姓一看,自己的土地被洋人夺走了,肯定要发生冲突啊。可是,清政府为了避免更大的纠纷和战事,只好让老百姓吃亏了。

    不过,现在奕詝来了,他是不会老百姓吃亏的。

    现在,卫国第二军将船靠岸以后,立即以进攻队形向徐家汇地区走去。

    刚到徐家汇,就远远地看到高耸的圣母院。这座由由耶稣会传教士薛孔昭发起,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在青浦横塘开始建立的教堂。现在变成西洋人的一种信仰寄托。

    不过,徐家汇的来历在这里向大家交待一下:

    在更久远的年代,徐家汇的形成可上溯至明代。晚明文渊阁大学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曾在此建农庄别业,从事农业实验并著书立说,逝世后即安葬于此,其后裔在此繁衍生息,初名“徐家厍”,后渐成集镇。因地处肇嘉浜与法华泾两水会合处,故得名“徐家汇”。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在中国科学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明代大科学家徐光启平生致力于研究天文、历法、数学、水利、农业,并与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著有《农政全书》。他曾生活、工作于上海,并在现今的虹桥路一带、蒲汇塘路、肇家浜路、华山路汇集处还专门建有农庄别业,从事农业科学实验和潜心著书,从此他的后裔长期聚居在这一地区附近,遂有了今日上海“徐家汇”地名的由来。

    不管是哪一种说法导致了徐家汇的形成,不过,这都不是奕詝现在所要考虑的。

    奕詝现在需要的是:徐家汇老百姓的损失,这些该死的高卢鸡该要为老百姓的损失买单了。

    当奕詝的大军在洋泾滨上面,安营扎寨的时候,法国的上海领事刺萼尼和天主教主教罗伯济,副主教赵方济一通来到奕詝的中军大帐,向这位大清的四阿哥告诉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正确的。

    不过,当这两人通过奕詝的允许,来拜见自己的时候,奕詝就想到了这位法国领事的资料:刺萼尼(MarieMelchiorJosephdeLagrené1800—1862)法国人。1844年受法国政府派遣使华。10月迫使清政府两广总督耆英在广州黄埔签订中法《黄埔条约》(即《中法五口贸易章程》)。

    1846年2月又胁迫清政府废除了1724年颁布的查禁天主教的法令,借“自由”传教之名扩大侵略活动。同年5月回法。因使华有“功”,被封为贵族。

    又在1847年来华以后,以汉学家的身份成为法国领事,

    赵方济(F.XavierMaresca,1806年1855年11月2日)意大利那不勒斯人,那不勒斯圣家会,天主教南京教区主教(1849年-1855年)。

    赵方济于1840年来华传教。他曾去湖北传教。1847年,在上海浦东金家巷被祝圣为南京教区副主教。1848年罗伯济主教辞职后,担任天主教南京教区主教,驻扎上海董家渡。将原有洋泾浜住所(今四川南路)让给法国领事馆。1855年4月因病回罗马,向教廷建议将南京教区委托给耶稣会(1856年教廷采纳这一建议)。1855年11月2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去世。

    ,后来,在1920年代,上海法租界西部高级住宅区内的一条街道以赵方济命名为赵主教路(RouteMgr.Maresca),即今日徐汇区的五原路。

    奕詝没有在说什么,刺萼尼一直在说《五口通商章程》,而奕詝也一直在说,这些土地都是老百姓的,你们法兰西人这样*,是对国际公约的公然践踏,而且,《五口通商章程》里面没有要求让你们*老百姓的土地吧?

    接着,奕詝又说道,“如果,这次你们不给老百姓赔偿,那我将会依据我们中国的法律,将你们之中对老百姓施暴和*者全部予以抓捕,当然,你们可以请状师,也就是律师为她们辩解的……”

    这两人看到商谈未果,于是出了军帐。

    急急忙忙地回去后,他们和一众法国人进行了磋商。可是,法国人看到的卫国军人那样铁血,凶狠的气势后,终于答应给徐家汇的赔偿。

    后来,法兰西人送来二十万两银子,奕詝亲自组织分发,徐家汇的老百姓确实是受益了。

    分发完毕,奕詝领军继续北上。

    因为年关将至,奕詝必须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士兵们也必须要带回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