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藤原贞房、王仁鸿、飞流三人坐在马车上,背后跟着一些矮小的日本使节,他们过了江宁,开始往汴梁的道路上走去了。

    藤原贞房对王仁鸿说

    “上一次听说有遣唐使,也是几百年前的事情了,现在我们是不是该改个称谓叫做遣梁使呢?”

    王仁鸿说

    “是该叫遣梁使了,到了汴京之后,这个大梁皇帝不好惹。而且,过了淮南道,还要给路费,麻烦得很。”

    藤原贞房疑问道

    “我的老师不是说来了大唐就不用给过路费了吗?怎么还会有这种勾当呢?”

    王仁鸿道

    “今时不同往日了,节度使在各地盘剥百姓,其中淮南是最凶的!你看淮南的张宗珲和高子宜,他们就专门盘剥过路费,幸好蔺阁主给了我们一笔钱,这样子就好很多了。”

    一边的飞流抓着两颗香瓜一边吃一边说

    “啊,哈哈,现在不吃以后没机会了!”

    使节队伍来到了滁州,发现城外有座桥,这里聚集很多扛着锄头的农民,他们准备从桥的另一侧过来,每人交一文钱的过路费,飞流对藤原贞房说

    “藤原大人,您赶紧把粮草都藏起来,不然的话人家就来找您要东西吃了。”

    藤原贞房说

    “我是日本使臣,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对待我们呢?”

    飞流说

    “啊呀,是这样的,不是抢你的粮食,而是我们过了滁州之后就会有很多因为北方干旱逃难而来的灾民了,他们是什么都没的吃的。此前已经被张宗珲和高子宜杀光了一批了,现在他们听话了。”

    藤原贞房抬头,对背后的那些武士说

    “快点把粮食藏起来,不然就被抢了!”

    王仁鸿想起来蔺晨给了他一封信,让他过了江宁再拆开,现在拆开似乎有点晚了,但还是继续拆信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信一拆开,上面说

    “王大人请去宿州寻找有识之士,张宗珲、高子宜屡屡违抗朝廷,恐不能长久。”

    “若除掉张宗珲、高子宜,阁下定有大功,定能在朝廷平步青云。”

    王仁鸿把信给了藤原贞房,藤原贞房看过信件后,问

    “王大人,你如果愿意留在大梁,我没有阻拦你的可能啊。不过我现在来了滁州,以后也不会去宿州了,王大人您要在这里和我分道扬镳吗?”

    王仁鸿心想,如果离开藤原贞房,恐怕飞流能力有限,他只有十一岁,帮不了藤原贞房更多了。

    到了桥头的时候,守桥的淮南军队正认得使节的标志,发现有个使节团从江南而来,这是不是南楚使节团呢?走上来一问,里面的王仁鸿告诉队正,说是日本使节团。

    队正不知道日本在哪里,也不知道“倭国”这个称呼,无奈之下,他只好把藤原贞房带到了滁州的刺史府去。

    由于流民不断南下,高子宜又非常害怕这些流民又会造反,他派出了徐长喜来到了滁州。

    徐长喜知道倭国在哪里,他见到藤原贞房后,便是客气对待了,先请吃一顿饭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