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在“血泪阴谋”部分的最后一章,萧景琰在汴梁臭骂了梅长苏一顿,他骂梅长苏是“吊死的怨鬼”。

    梅长苏除了搞私盐买卖外,还弄出了张猛案,不过张猛案朝廷并不确定是不是就有江左盟参与其中。

    在萧景琰入主汴梁之后,张猛案的事情还没完,这件事情虽然作案人都死了,一些该抓的人也抓了,但是疑点很多,所以还是得继续查。

    这个时候梅长苏已经赚了很多钱了,他的收入就来源于台州和明州的私盐收入,两个州的私盐能给他带来数十万贯的收益,而江宁的螺市也能给梅长苏带来大量的收入,现在梅长苏底气十足,他有推动自己计划的资本了,为了推动复仇计划,他第一时间写了封信给蒙挚,告诉自己是林殊的身份。

    蒙挚接到这封信的时候,他觉得跟林殊造反有啥好处呢?这不自己往火坑里跳吗?看完了内容后直接告诉了萧景琰。

    蒙挚这个时候其实并不是很相信林殊就是梅长苏,但是跟萧景琰说了之后,萧景琰心里坚信梅长苏就是林殊。

    随后,萧景琰指桑骂槐说

    “嗯,时间也不早了,大家在这吃顿饭再走吧。妈的!最近有些人伸冤的方式真是越来越邪性了!像是吊死的怨鬼一样,连过路的都要索索命。”

    梅长苏的复仇计划已经牵连了很多无辜的人了,如果此前的台州农民起义,是当地的人民被南楚和双刹帮压迫严重,官逼民反,这可以说的过去。可是梅长苏却没闲空去管方玉城乱放贷导致多少人家家破人亡,如果只按张猛案来算的话,张猛也杀了一大帮无辜的人。这些事情直接间接都和梅长苏有一定的关系。

    就此,萧景琰开始布下了一个更大的计划,那就是装不知道梅长苏,看看梅长苏到底想干嘛,这大概是这本书中唯一的,也是最大的一波“扮猪吃老虎”的操作,当然小说到梅长苏进京就写完了,因为这个操作要一直到梅长苏死后才会结束,萧景琰的目的就是要把江左盟这种黑恶势力清除掉。

    所以,大家会很纳闷,为什么梅长苏给了这么多那么明显的暗示,萧景琰还没认出来?按照这本书的逻辑的话,萧景琰是可以说是最早知道梅长苏身份的人,他就是要装作不知道,到了榜1剧情的大后期,他才认出梅长苏,因为他确定梅长苏不会再去提出什么非分要求或者是威胁国家利益的行为。

    这是到目前为止对萧景琰与江左盟关系的一些总结,总而言之,萧景琰自梁帝迁都后,掌握了北方的军政大权,对于萧景琰来说,国家一定要稳定。

    所以要稳定国家,一定不能让江左盟控制住漕运,这也是后来萧景琰上疏《国策论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