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江南水乡,梅雨天气多,即便已经入了秋时不时还是会下点小雨。在这个大夏王朝就数江南最富,这里的私塾也更多些。在战国时期多为官学,虽有儒家圣贤珠玉在前,但总体上都不是那么普及,更多的都是以官学为主。

    但是在姑苏城中却有一个书院极为出名,那便是由江南宋氏创办的青萍院。据说当年宋老夫子的父亲创办这间书院的时候立下三训作为书院的立身之本,以此来警醒后世读书人。但是由于战国后武人的崛起,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贫家子女都往江湖离去,而且身处江南各大豪阀把控着所有的资源,对于这些平民百姓自是不可能看得起的。在书院中读书的多是豪阀官僚们的子女。

    三年前,三大豪阀的家主在骊山脚下创办了数个私塾统笼为一个学宫,名开阳。

    开阳学宫里面的先生都是江南中有名望的儒学大家,而在其中最出名的便是其中的一位女夫子。

    开阳学宫中,一位儒生打扮的女子轻轻的敲着书卷,看着眼前诚惶诚恐的弟子,“就这样的诗文也敢拿来给我看?我看你是读书读傻了,怎么的以为自己读的书多了就可以随意行笔了?就觉得自己的文章已经登堂入室了?还是你江笙觉着你的身份可以让你名动江南了?”

    女子说完将手里的书卷砸在了弟子的身上。

    那弟子两肩微微颤抖不敢说话,只是心里实在是委屈,咬了咬牙道:“若是先生觉着我是得了家门的恩荫才进入书院,大可不必如此辱我,我今天就可以离开。只是我想对先生说,我写的诗文或许是入不了先生的眼,但是拿出去总是有人花银子买的。”

    江笙本就是江家的子弟本来不想着家门的关系进入书院,所以走的是堂堂正正考试进来的路子,进入学宫之后也从没跟人说起过自己的身世,今日被女先生点破这才有些忍不住了。

    女子将手里的戒尺轻轻拍动嗤笑道:“你以为外面那些人是看中的你的才学?放屁,他们不过是看中你身后的江家而已,你以为你自己不靠家门考上这开阳学宫很厉害是吗?你以后也就顶多宋家老夫子那种水平,什么狗屁儒学大师,误人子弟罢了。你嘴上说着不靠家门恩荫,那你这样的行为又是什么?”

    “江笙,摸摸自己的脸痛吗?”

    江笙终于忍不住了眼眶微红,竟是有着泪水孕育其中。

    这时一位中年男子笑着走了进来,看到这两人,一个冷脸,一人掩面低泣,立马就知道了这么回事笑道:“怎么?又被我们阮先生骂了?”

    女子脸色平静的看了江笙一眼,没有说话。

    江笙只是依足规矩对着男子行了一礼。

    男子笑道:“阮先生是我们书院里学问最大的先生,她能骂你两句你应该高兴才是,你没看到平时那些找阮先生看文章的人,她连看都不带看一眼的。所以啊,江笙啊,这其中可是阮先生看重你啊。”

    女子闻言冷哼一声。

    江笙先是愣了一下,刚想行礼。却被男子一挥袖阻止了。

    “你阮先生向来不在乎这些礼数,你就不要多余了。你以后就好好做学问就好了,出去卖诗这种话就不要说了,读书人哪有把自己的学问拿出去卖的道理。你要记住了,我可是看好你的,以后说不一定能去京城当个尚书都说不一定啊。”

    江笙拢袖于前,对着两人行了一礼,转身离开了。

    男子有些无奈的笑道:“你这样的教导方式我向来是不喜欢的,这么久了你怎么就不能温柔些呢。你毕竟才来学宫不久,难道真要三年而终?”

    女子平淡道:“我本来依照某人的约定我就是会在这里待个三年,过了三年我就会离开。而今三年已过,过不了多久我就前往梦华城。”

    “不过在这之前,我还要等一个人。”

    男子眯了眯眼问道:“你说的是?”

    女子沉默不语,只是拢了拢衣袖。

    男子轻叹道:“当年我为了一个承诺在这里已经守了六年了,那人还没有出现。本来我早就该离开了,但是我在等,我也在赌,赌那个人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