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经过长达一周的准备,义勇军教导纵队集中下辖的第1、2、3和6战斗群,以及其他直属部队,对沿着辽西走廊直下锦州的日本联合旅团发起了一场大规模反击战。出动兵力超过两千,投入的武器装备和运输载具不仅量大密集,而且种类齐全。

    如此大规模的作战,要确保顺利实施,必须考虑所有可能,尽可能降低行动风险。

    所以,在反击战前夜,义勇军方面对作战区域内的日军进行了一次详尽的侦查。经评估,之前的计划对敌打击效果并不会很理想,所以他们紧急调整了方案。

    第一阶段作战的范围,从此前的马鞍山以东,扩大至东沙河沿线。即,夺回东沙河以东的全部土地,并在西岸建立桥头堡,击退敌军反扑,为收复唐家进行准备。

    同时,根据对第一阶段的作战计划的推演,第二阶段的作战方案也相应有了轮廓。第二阶段作战的构想有两种,一是乘胜追击发起的绕阳河收复战,二是被迫撤退进行的大凌河阻击战。

    林豹非常清楚当前的形势,所以要求部队在思想尽量争取第一种结果,同时也要接受第二种。

    正常来说,大战在即,指挥官持有这种立场是很不坚决的表现。在官兵眼中意味着动摇、怯懦,这最终会影响部队的士气。

    然而,历经十年的磨合,义勇军教导纵队的全体官兵对林豹为首的指挥团队是绝对信任的。他的指战风格从下士到上校无人不知,如此这般把机遇和风险同时传达到每一名战士,既是对战士们的信赖,也是部队战斗力的体现。

    同时,配合这支部队独有建军模式,即士官代表会议制度。基本上,林豹的所有作战意图都能很好的贯彻下去。哪怕部队失联,或者命令传达不及时,战士们也能根据面临的形势作出符合作战意图的行为。

    【1931年9月28日,0900时】

    义勇军教导纵队的炮兵阵地上,战士们快速卸去伪装,操作火炮开始按令射击。

    齐射的炮声撼天动地,数不尽的炮弹在空中穿飞。刺耳之音有如火车经过,爆炸的巨响震颤数十里。

    进攻开始了,义勇军教导纵队的直属炮兵率先发起攻击。三个纵队,下辖8门105mm榴弹炮和4门122mm榴弹炮,火力全开对日军重兵囤积的各个据点进行持续压制。

    与此同时,坦克、装甲车和武装卡车,满载着步兵从炮兵阵地旁有序通过,卷着滚滚黑烟开上进攻之路。

    无线电公频(独狼):“显然我部昨晚的发现并非异常现象,日军一直在我军正面增加兵力。现在整个辽西走廊都面临威胁,包括咽喉要地锦州在内。根据‘凛冬告急’指令,我们现在正和日军全面接战。此外,我们还发现了日军方面存在一支由战车所组成的军团,并且确信这些战车的性能极为先进,配备主炮口径都在50mm以上。目前情报不足,无法确定这批坦克的具体来源。”

    ——马鞍山攻坚战——

    庄稼在燃烧,滚滚浓烟遮蔽了整个战场。第1战斗群的战士们以此为掩护,乘车或是徒步快速展开,向着日军盘踞的马鞍山阵地发起了冲击。

    佟伟站在一辆正在行驶的装甲卡车上,手执地图向一侧正驾乘吉普的刘丽、阎鸣虎大声传达道:“指挥部命令,日军的战车部队是我们的主要目标!”

    正在驾车的刘丽看了瞥了一眼佟伟,然后非常坚决的说:“先把马鞍山拿下来!”

    ——

    马鞍山就在前方,透过滚滚浓烟,刘丽隐约看到在日军的前沿阵地上立有两座哨塔。她当即使用无线电命令道:“有哨塔,敌人在上面能把我军行动看的一清二楚,给我端了它!”

    无线电(纪宁):“收到,辽宁正在炮击该目标!即将着弹……3……2……1。”随着倒计时结束,两座日军哨塔顷刻间被密集的炮火所吞没,化作漫天飞舞的碎屑。

    部队以战斗队形冲出被浓烟笼罩的地带,彻底展开在日军阵前。与此同时,日军战机临空,向正在推进部队发起了空袭。

    先是左翼部队被敌机俯冲扫射,紧跟着右翼部队又遭到水平轰炸。为了对抗这些棘手的空中刺客,战士们把车载机枪调整为高射状态,对空射击进行驱赶。

    ——

    刘丽、阎鸣虎驾乘吉普车甩开大部队,一口气顶到距离敌阵仅有300米的位置,随即遭到日军集火。轻重机枪和掷弹筒劈头盖脸的砸向了他们,脆弱的吉普车仅仅坚持了一小会便受损侧翻,车上的机枪手也因此牺牲。

    刘、阎二人从翻车的眩晕中恢复过来,战斗才刚刚开始,他们不能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