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14:30,逐寇兵团第1战斗群·第3战队】

    密集的炮声骤然响起,伴随着响彻于空中的尖啸声,炮弹犹如雨点般覆盖在了位于横尸镇东侧的叛军·一防阵地上。爆炸绽开的死亡火花连成一片,滚滚硝烟遮天蔽日,令午后的艳阳都褪去了光芒。

    密集的炮火准备持续了两分钟后,隶属于第2战斗群的两个战队率先向叛军阵地发起了进攻。各班班长带头跃出战壕,怒声呼喊着“兄弟们,跟我上!”奔向叛军的阵地,众战士紧随班长跟进,在宽广的战线上攻击叛军的防线,不断有人中弹倒下。

    伤者在挣扎、呼救、呻吟,然而其身旁的战友却没有一点精力顾虑他们。进攻之际,生死一线,尤其是这样相距敌军仅有百十来米且无遮无掩的地段上,救治伤员无异于自杀。整个部队冷酷无情的贯彻着虎骑的作战思想,即——战斗中,威胁没有得到消除,就绝不抽调武力处理善后之事。

    第2战斗群在进攻中遭受着惨痛的流血牺牲。而这样的结果,却还是在叛军防御力量被炮火准备削弱了一大半的前提下。很难想象没有炮火准备的进攻,部队要承受的伤亡会有多大。形势是严峻的,随着战斗的继续,叛军的后续力量会增援上来恢复并加强叛军阵地的防御能力,届时进攻部队将承受更加惨重的伤亡。

    作战一经开始,把握战机就是取得进展的关键。而战机的本质就是同敌人争分夺秒,所以对每一时刻的精打细算就是战斗胜利的保障。这个道理,在赵义的指挥风格里尤其突出,他甚至将此总结为“时间就是鲜血”,并把这句话时刻铭记于心。

    找准时间,把握战机,这对赵义而言很重要。当他根据战场的种种细节,确定叛军的可机动力量都已经在前去迎战第2战斗群的路途中时,他终于对所辖部队下达了进攻命令。

    为了达成进攻的隐蔽和突然性,赵义没有使用信号枪或军号,甚至连信号旗都没用,靠的是纯粹的口耳相传——命令发出后,得到命令的人先把命令传给旁边的人,然后直接展开行动,如此一个接一个的往下传,到最后一人得到命令时,进攻锋线已经形成。

    ……

    赵义下辖的第1战斗群·第3战队开始进攻了,投入兵力共6个班。主要突击力量为2个轻型步枪班、1个重型步枪班和1个驱逐班,由独狼统一指挥;支援辅助力量为机炮纵队2个班,下辖3挺重机枪,3门迫击炮,由徐老虎统一调度。

    独狼方面,他跟随重型步枪班亲临一线,以便随时做出重要决定。在他的指挥下,部队集中3个步枪班的兵力,从3个方向对敌一个班把守的阵地实施火力压制,以掩护驱逐班向目标抵近。此外他还令左右两翼的部队投出烟雾弹,以遮蔽左右侧的敌军视野,掩护突击部队的侧翼。

    徐老虎方面,他坐镇于迫击炮阵地上,随时依据战场信息,下达即时火力支援指令。在他的指挥下,重机枪班下辖的3个机枪组里,其中2个进发至突击部队的左右两翼,以机枪火力封锁左右两侧敌援通道;迫击炮班下辖的3个迫击炮组火力全开,对敌阵地后方实施覆盖射击,以阻断后方敌援通道。如此两套操作下来,目标阵地中的叛军被机炮纵队的火力完全孤立了。

    独狼和徐老虎的周密部署,大大削弱了目标阵地上的敌军火力,为抵近目标的驱逐班扫除了致命威胁。得益于此,驱逐班成功抵近至目标阵地,且没有遭受到任何伤亡。之后,驱逐班便在赵天的指挥下开始肃清敌军阵地。

    驱逐班的火力配置,本身就是针对近距离作战专门订制的,当这样的作战单位处于相应的战况时,其杀伤力只能用恐怖来形容。而现在,赵天的驱逐班已然骑到了叛军的脸上,杀戮随即开始——

    首先,驱逐班的战士们使用冲锋枪进行火力压制,同时投掷大量手榴弹,用时10秒扫清了目标阵地的外围战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