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民政局支援两百件,又叫人在南方大省买来至少一百件,帐篷问题基本解决了。

    接下来就是选好地点,动员岛上的群众,以及江边的群众马上转移。

    乡里发出通知,要求全体乡干部职工,包括七所八站的人员全部出动,到每家每户动员群众。

    干部职工们人倒是去了,只是积极性不高。

    原因是他们都知道上面的通知是,按超越警戒线一米的标准来作防范,而如果是超越警戒线一米的话,大家都知道,对秀水来说,问题不太大。

    甚至大家还有一种想法,上级说超越警戒线一米,都已经是加了水价的。也就是估计连超越警戒线一米的水位都很可能不会到。

    干部职工们跟群众也是这样宣传的,群众的积极性自然也不高。

    所以动员群众转移的效果,相当不理想。

    搭建救灾帐篷这边,看起来倒是热火朝天。

    电视台的记者来到现场,将民政局运送帐篷的车辆拍了下来,搭建帐篷的画面也拍了下来,车辆上“义凉县民政局救灾帐篷”十个大字标语相当醒目。

    还有钩机在现场施工,相当繁忙。

    搭建帐篷的现场,和岛上动员转移的情景,完全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岛上和江边群众转移的积极性不高,游金龙副镇长的表现也是“功不可没”。

    镇班子定了的工作,他作为副镇长虽然心里很抵触,但人还是要去的。

    游金龙到了岛上,对群众说:“上面的通知是按超越警戒水位一米的标准进行防范,但我们乡里有个大能人,偏要按超越警戒水位两米以上来做防范,要求你们转移一下。反正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你们看着办。”

    有群众就问他:“那你今天来岛上,到底是什么意思?”

    游金龙说:“我不是告诉你了吗,乡里的大能人要你们转移一下,你愿不愿意?”

    群众更糊涂了:“领导,你意思给我们一道选择题,由我们自己拿主意,是这样吗?”

    游金龙就说:“差不多吧,反正不怕折腾的话,也不妨转移一下喽。”

    这样就等于跟群众说,有谁这么傻真想转移的话,那就转移吧,我也不拉你们。

    实际上跟拦着几乎没有区别。

    这样的情况,谁会愿意转移到对岸?

    也不是完全没有。

    一方面游金龙只能到一部分岛上的群众家里唱唱反调,另一方面岛上的群众也有一些眼光独到的能人,他们善于根据天气、水文、经验和动物等等情况进行观察,判断洪水的可能情况。

    这些人自己早就打算转移,看到干部们上门动员,就率先行动了。

    长坪岛上,共有四千六百多人,六百五十多户人家。

    第一天,只有四十多户转移到了安全地带,也就是乡里搭建救灾帐篷的地方。

    江岸这边,一户都没有转移。他们觉得自己不用过江,真的要转移的时候,也很快的。

    “岛上的人都不急,我们更不用急。”

    这就是一种观望的效应。

    现在,虽然洪水正在上涨,但速度还是比较慢,江水比平时急了不少,但相对来说,还算是比较平缓的。

    如果现在岛上的群众转移过来,是最佳的时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洪水不断上涨,江水必定是越来越急。

    明天会是什么样子,都很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