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两人聊着天出了海面,上了李晋的飞船,孙渺对李晋说道:“师弟,你这船做得有点意思,用了聚能阵,应该不是地球产品吧。”

    “是的,师兄,是我自己随手造的,只是为了出海方便。”李晋直说道。

    “嘿嘿,按母星人想法搞个专利,你又要发大财了。”孙渺对这里情况已经很熟悉了,调侃道。

    “别笑话了,世俗的钱财与你我也无什么用途,去了地缘星这些钱财便如废纸,在这里用调换些有用之物更重要。”李晋想了想,自己身上有些钱,还是用掉好了,地球上有些被视作无用之物的东西,或许有用,李晋心念一动,决定派几个机器人去不同的古董市场去收奇怪之物,如果太阳系只是盘古遗弃的宇宙飞船,在地球必有很多好材料,想到这里,李晋将钱给了三十位机器人,让它们去寻找奇怪材料,说不定哪天会用得上,把钱用掉,预计召集好一千有天赋的人,就要去地缘地界加入兵家。

    李晋不是乱好人,让这些孙渺花钱买的少年儿童回家,不说李晋有没有这个权利和面子,即使有也不可乱用与孙渺的情分,以后是师兄弟,也要知道好歹,即使把这些人送回家一定是条这些少年儿童所希望的路吗?李晋念头一转,不再想这件事,被挑上去地缘星的少年儿童是幸运的,李晋将教他们炼体功法,用大力丹,巨力丹,洗髓丹相助,要承受三百倍地球引力环境下生存,还能成为地球上神境高手,还在地缘星行走的能力都没有,所以李晋还要大量炼丹,培养这些少年儿童,没有一个月,是无法用药物催生这些少年儿童的,所以李晋需要一个基地,通过沟通准备用李晋训练的岛当基地,李晋自己开发的荒岛面积太小了,不太适合,就直接持存起来,留下空间坐标,将来返回这里,好有落脚点,做好这些不过是一个念头的时间就已完成。

    “师弟,你要这些废物干什么,其实想组建战队,到了地缘星可以随时招募,我们兵家弟子招人,只需一句话,就有无数人争着来当奴隶,建立私兵真的不容易。”孙渺对李晋要带一千人去地缘界有些不理解,好奇地问道。

    “其实很简单,我离开这里不知多少年才能再回母星,有自己家乡人在身边,就不是很想家了。”李晋无法讲是天魔祖神小精灵安排的,随便找了个理由。

    “能理解,师兄支持你!”想到这个师弟才不到六岁,多带些家乡人也很正常,成为兵家内门弟子,本就要招私军修正,兵家修炼的是什么?就是战争,有天道谋略,天道布局,天道运气,天道轮回,天道兵法,练兵组军,军器军械都是兵家必修之课,还有兵神之路,兵家最强实力为兵神,兵家就是为战争而生的门派,在地缘界兵家弟子是各国座上宾,所以兵家弟子要组建战队,各国会争着将优秀子弟送来,供兵家弟子驱使。

    就这样子,李晋在训练营住下了,很快一千名男女青少年被送到训练岛,这里训练的少年儿童和眼镜蛇佣兵教官都撤出基地,由李晋的生化机器人接管,这里成了李晋的私人战队训练基地,训练人员教给了机器人,凝元丹,大力丹,洗髓丹,筑基丹李晋留下了足够的数量,足够这一千多人的训练需求了。

    李晋和孙渺每天下到深海修炼,李晋也顺便清理一下海底环境,孙渺能理解李晋热爱自己家乡的做法,他也能清理这次环境,可没有李晋做得这么轻松,孙渺对师弟的能力,有些佩服了。

    两人在一起修炼,远远好过一人苦修,两人一边探索海底,一边用神志聊天,李晋问道:“师兄,地缘星有多少宗派?”

    “这就多了,除了从母星移过去的三十六大宗外,当地土着也有一百多个宗派,其他的小宗派,歪门邪道就不值一提了。”孙渺本就不靠谱,他说只有一百多个宗门,你大胆放大一百倍认为有一万多个宗门就,就差不多了。

    “哦,凡人国家多吗?”李晋好奇地问道。

    “这个呀,嘿嘿!师兄我还真不知道,不过我们兵家弟子试炼建立的国家就有一百多万个,师弟你知道我们兵家弟子是什么地方要爆发战争,就去什么地方修炼,兵家弟子在战争中提升最快。”孙渺对李晋解释道,这或许就是这个情况,纵横家,连横家,阴阳家,儒家,道家都喜欢干这些事,只有兵家只管点争胜负,主杀伐;其他家注重政务,教育,运气等各则重点不同。

    墨家主要发展科技,道家主要修真悟道求长生,佛家讲究修因果,农家注重自然生态平衡,医家注重凡人的生死。

    战国时期主要的有十家流派,现在也是地缘星十大显示:

    首先最有名的,儒家,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道家,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墨家,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为法家;名家,因从事论辩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阴阳家,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而得名;农家,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小说家,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