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没走多久,就发现了远处走来的几家当家的人,赶忙迎了上去。

    萧老蹙眉,“你咋来了,棚子哪里不看着能行?”

    “六奶奶担心,然哥儿让我出来迎迎。”

    萧老不再说话,大家拿着东西快步往回赶。

    如今已经是十二月,领回来的东西里面还有棉被,这让几家人的脸上都带上了笑容。

    还有粮食,虽然只有半斤,但也十分的不容易了。

    大家都饿了,几家婶子也没有再耽搁,开始弄吃的。

    萧老则开口道:“今天书吏登记用了些时间的,应该是为了统计灾民数量,好统一安排,想来在年前,我们能安稳的。”

    “这就好。”

    “那有没有消息说我们会被分到哪里?”六奶奶问道。

    萧老摇头,“能有地方就不错了,这分到哪里算哪里吧!”

    “诶,确实如此。”六爷爷应道。

    几家人吃完东西,收拾收拾就休息了。

    沈卿然翻来覆去好长一段时间,最后起身又找到了萧四郎。

    “怎么又没睡?”

    “我想问问,落户要多少银子。”

    “二两银子左右吧!”萧四郎疑惑,“你问这个干什么?”

    “你觉得我们这几家人有银子吗?”

    “……”萧四郎沉默了。

    沈卿然也不在意,继续道:“有银子的估计就你家和我家了,其他几家或许有点,但不多。”

    “我们除了落户要银子,吃的,喝的,住的估计也要银子,这全部加起来,需要的银子并不少。”

    “更何况大家是一起逃荒的,总不能丢下不管。”

    “那你的想法呢?”萧四郎问。

    “我出银子,你出人,你借给他们……不要利息,三年内还清。”沈卿然沉吟道。

    萧四郎想了想,没有拒绝,也没有答应。

    倒是他们的动静引来了萧老的注意,萧老同意了沈卿然的意见。

    不管是为了他们自己还是为了和他们一起的逃荒人,这都不得不同意。

    最后,沈卿然拿出了一袋子碎银子,大概一百多两,递给了萧老。

    第二天一早,书吏再次来到灾民的驻扎地,按照当初领赈灾粮时的牌子开始分批安置灾民。

    沈卿然他们被分到了平安县黑石村。

    他们也早早的往平安县衙赶。

    赶了三天的路,他们总算是到了平安县县衙。

    沈卿然所料不错,迁户费一户是二两银子,萧老做主借了钱给几家人。

    “你们要不要买地?”

    “可以买?”六爷爷问。

    “可以的。”县衙书吏道:“黑石村如今没有人住,你们住进去后,算是第一批的,那里的田地和房屋地契都是可以购买的。”

    “你们是逃荒过来的,县令怜惜你们也没有多少银子傍身,所以现在水田是一亩四两银子,旱地是一亩二两银子,村子里宅基地的话,三分地是半两银子,五分地是一两银子,七分地是一两半银子,十分地是二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