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最重要的是能收获民心,提高民望。

    民望足够高,百姓就会心系朝廷,对待流贼就像对待敌人那样。

    时间一长,流贼不剿自败。

    “请问殿下,第三道旨意是什么?”史可法问朱慈烺。

    “第三个旨意是调刘肇基进京!”

    史可法先是一惊,随后大喜过望。

    南京兵部给北京发去的公文是他亲自起草的,他重点夸奖了刘肇基在战场上的表现。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史可法顿了顿,“刘肇基此番进京会升官并得到重用。”

    钱谦益呵呵一笑,摇头道:“确实能升官,但不一定得到重用。”

    “为何?”旁听的朱慈烺问。

    “刘肇基没兵,想重用他得给他兵权。山海关的吴三桂,密云的黄得功,宣府的阎应元唐通都有自己的兵,唯独刘肇基没兵。”

    “陛下需要的是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而不是一个能打指挥作战的将领!”

    史可法讪讪一笑,继续问道:“请问太子殿下,陛下第四道旨意是什么?”

    “第四道旨意是让我转告秦良玉和沐天波,告诉他们云南土司吾必奎,沙定洲部有叛乱之心,一定要小心提防。”

    钱谦益和史可法同时一愣。

    云南土司叛乱?

    钱谦益低下头细看手里的密信,看过后愈发疑惑。

    他在想...

    崇祯是怎么知道云南土司要叛乱的?

    就算知道也应该直接给秦良玉和沐天波去信才对,为什么要让太子转达?

    难道...

    他脑袋轰的一下就大了,清晰的思绪从脑海中源源不断的涌出。

    是了,锦衣卫!

    钱谦益差点喊出这三个字。

    锦衣卫在换了指挥使后早已不同寻常,不但恢复了监察百官的能力,还重新拾起了刺探情报的工作。

    肯定是锦衣卫提前得到了什么消息。

    让太子转达的意思是警告太子身边的人,不要搞事情。

    想到这他忍不住用眼角余光向四周扫了一眼,然后迅速低下头,浑身发冷。

    崇祯确实是抱着这个目的给太子写信。

    信的内容并非无中生有。

    历史上弘光元年(1645年)九月,云南元谋土司吾必奎造反,黔国公沐天波调蒙自土司沙定洲平叛。

    平定叛乱后沙定洲滞留云南府,并趁机攻入黔国公府,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叛乱。

    后来在孙可望和李定国的帮助下叛军主力被剿灭,叛乱得到平息。

    但是。

    沙定洲残余势力一直到康熙四年(1665年)才被吴三桂彻底剿灭。

    历史上吾必奎在得知崇祯死后才造的反。

    现在他没死,吾必奎不一定反。

    如果他们造反,大明朝将面临四面作战的窘境。

    可这个世界一直是怕什么来什么。

    所以无论吾必奎和沙定洲反不反,他还是将这件事告诉了秦良玉和沐天波,让他们做好准备。

    “钱先生想到什么了?”朱慈烺忍不住问。

    钱谦益抬起头,目光中满是敬畏的说道:“殿下,陛下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请殿下一定要将消息转达。”

    “哦,”朱慈烺点点头,“我这就安排人给他们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