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在生下儿子后高柔娘伤了身体,被方如玉压着在家休息两年后才开始修建作坊。

    有了在珙县的经验,修建作坊很顺利。

    方如玉在珙县的好名声早已传遍了叁令府,高柔娘在郡州修好作坊,还没开始招聘做工的人,附近的人已经开始来询问了。

    作坊很快招满了人开始培训,方如玉也让人再三核对郡州的贫困人家,作坊一开工,这些人会是作坊第一批去批发的人,没钱也没关系,只要愿意干,同衙门签了借条,就能从衙门这借到第一天的本金。

    郡州的作坊比珙县的要更大一些,一年时间不到,珍馐坊作坊卖的吃食已经成了郡州百姓平日必不可少的吃食。

    两年时间,作坊便让郡州很多百姓摆脱了贫苦,方如玉政绩卓越,任期未满,便升作叁令府知府。

    方如玉成了知府,高柔娘开作坊更是放开了手脚,只是叁令府不比大阳府面积广阔,府城的作坊若是再卖一样的东西,必然会抢郡州和珙县的生意,高柔娘给戚满满写信,又得了不少新的小吃方子。

    方如玉在叁令府当了五年知府,叁令府再没出现过饿死、冻死人的情况,夫妻俩一商量,方如玉上书请命去岭府为官。

    这盼着官位往上升的人很多,自请“降官”的却不多见,除了犯了大错的,方如玉是第一个自请降官的,他上书言辞恳切,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让大启的百姓过得更好。

    楚怀瑜大加赞赏,允了他所求,让他去岭府绛县为官,并派人前去岭府和知府打了招呼,要知府全力配合方如玉。

    有了楚怀瑜派去的人,方如玉一行人到岭府受到了知府的热情款待,知府亲自将方如玉送去了绛县并敲打了一番县衙里的人。

    最开始方如玉还不知道为何知府要特意敲打县衙的人,知府走后第二天他就明白了。

    绛县的衙门不比珙县,这里人大多尸位素餐,并未为百姓干过什么实事,反倒讨好富商权贵经常欺压百姓,绛县的百姓提起衙门只有惧怕和厌恶。

    方如玉私下走访得知这些气得不轻,也明白了知府亲自过来的用意,但光敲打有什么用?方如玉感觉得到,县衙里很多人并没有把他这个县令放在眼里。

    方如玉大刀阔斧整顿县衙,鼓励百姓申冤,一开始并没有百姓相信他这个新来的县令,县衙的人也没将他放在眼里,他们身后都有富商乡绅,若是得罪了这些人,方如玉要想在绛县做事那是寸步难行。

    没人觉得方如玉敢把他们怎么样,直到方如玉和高柔娘多次走访,拿到了师爷和县丞害死一户人家兄妹的证据将这两人拿下,确认罪行当即问斩,县衙里的人才开始怕了。

    百姓也看到了方如玉的决心,一时间有冤屈的百姓纷纷前来申冤,方如玉将每件案子记了下来,使唤不动衙役便将衙役全部换了,再让带来的下人去收集证据。

    高柔娘也没急着开作坊,她在理清绛县富商乡绅有哪些关系,县衙里的人有证据就能收拾,这些人要想收拾他们则得把他们的根揪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