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宋实在第二次乡试时中举,第二年春赴京参加会试成了同进士后回到青柳村的村塾任教。

    沈仁和何安玉早已成婚有了孩子,这些年村塾扩大了不少,学生也从最开始的几十个增长到了现在的三百多个。

    宋实这几年一直专心科举,村塾的事全由何安玉和沈仁撑着,他们做得很好,但沈仁学识不如他,又只考到了秀才,这么多年村塾只出了三个童生,宋实回到村塾,沈仁立刻把科举大班推给了他。

    “我学识不好,能教出三个童生已经很不容易了,村塾要出秀才、出举人,还得看你。”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村塾已经分了十二个班型,其中以只求识字的识字班和学会算术当账房先生的账房班人数最多,而花费时间最长还不一定能成功、能赚钱的画画班和科举入仕的科举班人数最少。

    科举班分为大班小班,小班是还没参加过考试的人或者考了却没中的人,大班就是那三个童生了,以往这两个班都是沈仁在教,岑福休沐时也会来这里指点一下,宋实考了一下三个孩子的学识,要考秀才确实还不行。

    “今年也没招到能教科举班的夫子吗?”

    沈仁叹了口气,“招不到,那些书生都被其他私塾寻走了,我和安玉找了好多人,月钱也提高了一些,还是没人愿意过来。”

    青柳村的村塾刚办起来的时候,附近镇上的私塾都没将其放在眼里,村塾虽然教的东西多,但只有一个女人家管着,连个坐镇的秀才都没有,他们丝毫不担心会被村塾抢了人。

    可随着沈仁考中秀才回到村塾,村塾开了科举班,便有家境并不怎么好的人家送孩子到青柳村读书了。

    三江镇的私塾一年束修要二十两,有些私塾收费还要更高一些,没有选择的时候想要孩子读书改换门庭的人家只能咬牙送孩子们去私塾读书。

    可青柳村的村塾开了科举班,一年只需交五两束修,若中饭要在村塾吃半年交一两银就可以了,每天还有一道肉菜。

    在私塾读一年的花费差不多能在村塾读三年,中饭还有荤腥,最开始只是挨着青柳村的人家把孩子转到村塾就读,后来村塾科举班名声传远了,远一些的人家也把孩子转到了村塾,家里离青柳村远,那就雇车,束修加上一年雇车的花费也不过八九两。

    村塾名声越来越大,科举班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这里的学生多了,其他私塾的学生自然就少了。

    这个时候私塾的夫子们虽有些着急了,却依旧没把村塾放在眼里。

    读书科举,最重要的是要能考中。

    他们手上都是带出过秀才甚至举人的,可村塾的沈仁自个也不过才考中秀才!

    他教的能有他们好?

    被旁人问到村塾科举班的时候,私塾的夫子们言语间满是不屑。

    “一个黄毛小儿能教什么?现在贪图便宜,孩子读个十几年连童生都考不上,有他们后悔的!”

    沈仁年纪轻,虽是秀才,却也没什么教人经验,众多私塾的夫子都是这般想法,这话也传了出去,很多还在观望的人家也就歇了把孩子送去青柳村塾的想法。

    可没想到沈仁还真教出了童生!

    还是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