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关于攻打陕西的路线问题,大家有两种意见。

    一条路线就是北上大同,攻打榆林、延安府一带,这样可以从高到低,轻松的攻打到西安附近。同时避开潼关天险,这条路相对来说轻松,但路途过于遥远。

    而且这样会使山西腹地兵力空虚,如果李自成抓住机会大举攻打太原,大军无法及时回援,那时整个晋中就有丢失的可能。山西是叶布舒一切的起点,不容有失,叶布舒否决了这条路线。

    第二条就是南下山西运城,攻打河东一带。这个所谓的河东地区,就是指现在山西的运城一带,在唐代有关中四姓韦、薛、裴、柳,其中后三个是来自于运城。

    直到今天,这里的人们还是一口关中话,吃着陕西的肉夹馍和羊肉泡馍。当年元朝把运城划到山西,就和把汉中划给陕西是一个道理,防止产生割据政权。进攻西安的路途中有三个关口可供选择,风陵渡距西安最近,蒲津渡在中,龙门渡最远。

    洪承畴和范文程给叶布舒总结了历史上历朝历代攻打陕西的记录。讲了一个有趣的规律,潼关虽然险要,但每次遇到生死大战,都会内部生变,往往不攻自破。

    因为历史上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所以洪承畴和范文程认为从山西攻打陕西难度并不大。叶布舒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么不靠谱的理由,古人这是太过自信,还是太过迷信呢。

    经过比较,叶布舒还是确定了从运城攻打西安的路线,只要能渡过黄河,前面就是广阔的渭河平原,大军可以长驱直入,打到西安城下。

    风陵渡一带,也就是我们历史上常说的潼关,叶布舒也想到了渡过黄河的困难,在古代是没有什么好的方式渡过黄河的,只有最古老的羊皮筏子管用,就是用牛皮或羊皮,吹上气捆在一起,放在木筏下面当船用。木头好找,牛皮或羊皮叶布舒只能从蒙古草原上想办法了,于是他给察哈尔王爷送去一封信,从他那里购买完整去毛的羊皮。

    洪承畴被留在了太原,带着一万军队看家,叶布舒则率领着五万多人,浩浩荡荡的南下运城去了。

    运城的守将原本是归降清朝的,但在大顺军路过时,又投靠了李自成,典型的墙头草,两面倒。他以为两面讨好能有一线生机,结果这天就见数万清军来到运城。

    叶布舒在外等了很长时间才见有人来开城门,就知道这城中将领有鬼,是一个两面三刀的家伙,这次不比平时,决不能在自己后方出现问题,叶布舒直接让镶红旗收缴了守军武器,让汉军旗把守几个城门,这样叶布舒就完全控制了运城。

    运城所在的区域是一块平原,被吕梁山和中条山夹在中间,再往前走,越过黄河就是渭河平原,这里就是陕西的腹地了,西安也就近在眼前。

    本来潼关作为要塞驻守了大批人马,但在叶布舒发兵南下的同时,多铎的大军在占领河北后也攻入河南境内,开始攻打洛阳,为防守东都洛阳,李自成抽调了不少大军前去支援。因为从洛阳也可以进入陕西,中间只隔着一座函谷关,这无形当中给叶布舒降低的攻打的难度。

    叶布舒和范文程站在山上,向南远望黄河对岸的潼关,见河宽山险,就问范文程:“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这时候范文程摇摇头,也没有好的主意。

    看来也只有在附近收集船只,等待时机强渡黄河了。这个风陵渡就是《神雕侠侣》中,“一见杨过误终身”的地方。叶布舒心想:杨过骑着雕能飞过去,他的大军可怎么办呢?

    叶布舒回到自己的大帐,坐在帐中思考着怎么攻打潼关,同时也盼望着察哈尔王的羊皮能够及时送到。

    第二天傍晚,智顺王尚可喜带着一个人来到叶布舒大帐外,尚可喜先进入大帐,对着叶布舒说道:“王爷,有一位故人来访,就在帐外。”

    “故人?自己在黄河边哪有什么故人。”但见尚可喜一脸神秘的样子也不禁好奇起来。

    叶布舒让夏末儿去大帐外守着,不让任何人进来。这么神秘,到底是谁呢?不一会儿尚可喜带着一个用布袍包裹严实的人走进大帐。

    此人走进大帐后,解下外套,露出一身大顺军衣装,接着摘下面罩。叶布舒再仔细一看,这不是韩竹清吗,自从在草原接到他一封信后就没有了消息,想不到出现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