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我寻思这也没说错啊,没个当家的主心骨在,一个女人太难了…”

    “谁让老李家是三代单传呢!”

    “我还依稀记得,这李秦氏新寡那会儿,确实有一两个个丧偶的汉子有意请媒婆说和,但是她都拒绝了,说是为了儿子她绝对不会改嫁。”

    “没什么比付出了一切却没能得到儿子理解的娘亲更加不幸的了…”

    “真可怜啊…”

    衙门口围观的人不少,可是几乎没有人能理解李四话里所表达的意思,大家伙都偏向于可怜李秦氏辛辛苦苦二十多年,竟然教养出这样不孝的儿子,实在是巨大的不幸。

    岳薇也总算明白了,为什么简简单单沟通就能解决的问题,会经过二十多年发酵成现在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小时候的李四未必没有反抗过母亲强加于他身上的、本不该他承受的道德压力,但是在古代人的眼光看来,“孝”这个字是绝对的,父母的话就是仅此于圣旨的金口玉言,不容置疑,更不容反驳。

    父母说了一切都是为了儿子,那做儿子的就理所应当承担起这些重负,无论是生理上的还是精神上的,承担不了,那就是不孝,而这些重负本身是否合理,根本无人在意。

    而李氏母子的例子更极端的地方在于,李秦氏将自己不能改嫁的不幸归咎于当时还年幼的儿子身上,这使得李四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既遭受了父爱缺失的孤独和无助,从母亲那里得到的不是安慰而是压力,而且由于母亲在养育方面的区别对待,想必三个姐姐也不会对这个弟弟多么疼爱。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李四很难不心理扭曲。

    岳薇开始后悔自己提了这茬,她突然想到,在古代殴打父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弄不好是要杀头的。

    虽然李四的所作所为理应受到惩罚,但就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远远没到理应偿命的程度。

    而且,就李秦氏这视子如命的样子,倘若李四真的被判死刑,她肯定也活不成了。

    这样一来,她岳薇岂不是间接害了两条人命?这可大大违背了她的初衷啊!

    原本只是想为自己的店铺和员工讨回公道,顺便为冯县令说上两句话怼怼这个李秦氏,怎么就变成“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局面了呢?

    李四这时安静地跪在地上,脸上全无惧色,也全然不似以往那样既张狂又畏缩,好像终于把憋了二十几年的心里话一股脑儿说出来让他如释重负,如今认命地等待着县令大人对他的判决。

    “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