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甄宓可不知道李瑄有这么多心理活动,她的目光在全场打量着,似乎在寻找着什么,直到看到李瑄的身影这才露出一个让全场所有人都心动的笑容。

    不过甄宓的这个举动,却被袁谭给注意到了,顺着甄宓的目光看过去,却发现那里是一个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年轻人,袁谭皱起了眉头。

    这时袁尚突然开口说道:“甄宓小姐,你看大家都有点迫不及待了,这诗会是不是可以开始了呢。”

    甄宓也发现大家都等了许久,便用她那天籁般的嗓音柔声道:“也是,大家久等了,这次诗会的主题是咏月,不管是单纯的写景也好,还是借景抒情也罢,只要能写出动人的诗句,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就行。”

    听到甄宓的话,大厅中的人都开始窃窃私语起来,虽然来参加诗会的人很多,但现在这个情况,谁也没有自信来当这个出头鸟,都想着看看再说。

    不过这种情形没有持续多久,袁谭对着自己身边的一个年轻文士点了一下头,那个文士便站起身来,大声道:“我这里有一首拙作,请大家品评:月分湖中影,对岸闻蝉音。秋风送明月,月照心间明。”

    从东汉末年开始,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迎来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期,诗词歌赋甚至是小说都在这个时代有一席之地,而且三国时代的诗歌已经摆脱了诗经的桎梏,开始往五言绝句方向发展,因此这个年代好的诗歌大多是以五言绝句的形式出现。

    这个文士的诗一念出来就引来一阵叫好声,这首诗首先从形式上就是比较新式的五言绝句,而且由月到人,层层递进,确实算得上是一首佳作。

    有了他的开头,现场的气氛变得热烈起来,又有人许多人站出来念着自己的杰作,有的是诗,有的是词,甚至还有人念了一篇咏月赋,只可惜文采不够,念出来那是又臭又长,听得人昏昏欲睡。

    眼见除了第一个文士以外,再也没有什么值得让人称道的作品,袁尚微微一笑,知道自己表现的时刻到了。

    “甄宓小姐,我前些日子在家赏月,偶然作得一首诗,请甄宓小姐品评一下。”

    见到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袁尚故作潇洒地念道:“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此诗一出,全场皆惊,这首诗通过描写月下的细微场景,孕育出一股独特的意境,带有清冷的情思,让人沉浸在秋月之下,当真是一首杰作。

    见自己念出这首诗之后,全场鸦雀无声,袁尚心中无比得意,他的老师是天下有名的文士陈琳,对于诗词歌赋这一块他自问没有怕过谁。

    “袁公子不愧是陈琳先生的高徒,这首诗妙不可言,足以流传千古。”袁尚身边的一个门客摇头晃脑的帮自己的主人抬庄。

    袁谭和袁尚都在争夺甄宓的芳心,现在见到袁尚出尽了风头,不由恨得牙痒痒,但是无奈他文韬武略还行,吟诗作对的功夫比起袁尚来,着实是差了一些。

    虽然知道有人故意抬庄,但因为拿不出更好的诗作,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厅中的人对袁尚一阵吹捧。

    李瑄在一旁冷眼旁观,这袁尚确实有几分文采,念出来的诗倒是有几分意境,不过这仅仅是针对其他人,对于接受过后世唐诗宋词三百首洗礼的李瑄来说,这根本不算什么,李瑄随便拿出一首诗词来就能秒杀。

    正当袁尚志得意满的接受现场之人的赞誉之词的时候,突然门外传来一个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