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很多援辽部队,不是老弱病残,就是半路逃亡。种种这些,让熊廷弼大为不满。这老熊哪能惯着你们,火气一大,就开始告状,动不动就请皇帝责成兵部、户部和各地巡抚。这样一来,熊廷弼和大臣们的关系就慢慢恶化起来。

    外战未打,内斗先起。

    大夏朝廷内部的一波口水仗开始了。熊廷弼说,辽地是纸上有兵,出关无兵。

    接着,兵部尚书黄嘉善反驳熊廷弼的辽人不能用言论,说其他边镇都是招募本地人入伍当兵,当何单单是辽人不能用,更何况辽人民风素来剽悍,你老熊应该从自身上找原因。部队的强弱在于练兵,忘战则弱,习战则强。

    大学士方从哲一看自己人先吵起来,便出来打圆场,说熊廷弼也忙不过来,听说徐光启善于练兵,就派他去辽地训练新兵。

    熊廷弼的爆脾气自然不容得别人说三道四,马上反驳,说兵部调兵、户部筹饷漫不经心,各地方故意派弱兵瘦马援辽,现在又说臣无治兵之能,那就请皇上免了我的职务,另选贤能。这是熊廷弼第一次辞职。

    万历皇帝只好安抚熊廷弼一番,不准他辞职。

    喷完兵、户两部,熊廷弼接着喷工部,说工部之前发来的火炮全是废铁,动不动炸膛,请皇上责成工部,须发不炸、不坐、不倒的火炮援辽。不得不说,熊廷弼这一嘴喷的有道理,工部制造的火炮质量确实是堪忧。

    工部马上出来解释,说现在兵工厂制造出来的火炮,经一一验放都可以用,质量没问题。但火炮库存仅剩2500位,京师必须要留一点火炮储备,以防将来无炮可用。现在工部已安排兵工厂在新造火炮,但由于户部挪借军饷,工部积蓄已竭,只能慢慢造一点,发一点。

    正当多事之秋,又出一件乌龙事件。辽阳城管理不善,出现火灾,引起城里火药库爆炸,把城墙都炸毁了。辽阳城中兵、民死伤无数。这一炸把辽阳的火药库存都炸没了,连城头的火炮都无硝黄可用。

    熊廷弼只好向工部求救,接济硝黄。工部尚书嘿嘿一笑,现在知道有求于我,不骂骂咧咧了,放心吧,老熊,已经发了五万斤细药,五十万斤硝黄,在路上了。

    虽然离熊廷弼要求的十八万大军的目标还有距离,但在兵、户部的合力下,截至万历四十八年七月初三,辽地已集聚名士兵,还在赴辽路上的有名士兵,合计十五万兵力,远超杨镐经略时期。

    而在大兵云集的时候,熊廷弼却已萌生退意。熊廷弼奏道:“今索兵,徒发无用之兵;索将,皆留可用之将;索道臣,杳无莅事之期;索犒赏,吝啬一纸票旨。就连求一圣谕慰劳官军,也不得。不知道陛下是不是打算将辽地拱手让贼”。

    这是熊廷弼第二次想辞职。

    万历皇帝自然又是一顿安抚,说辽东空缺的官员我已经批了,很快就上任,犒赏也发了。可以说万历对待熊廷弼,可比大学士方从哲,兵、户、吏部的尚书好得多,基本上是有奏必复。

    但熊廷弼不久还是以病笃为由,第三次辞职,万历依然不允。

    正当熊廷弼满腹牢骚,心存去意的时候,万历嗝屁了。万历真名叫朱翊钧,在位四十八年,干了很多神奇的事,真不愧是神宗。下面回顾下神宗的几宗“神”来之笔。

    万历的第一宗“神”来之笔是推翻张居正的改革新政,亲手打断中兴局势。万历年幼继位,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听政。

    大学士张居正在李太后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的支持下,改革嘉靖以来的弊政,整顿吏治,推行“考成法”、“一条鞭法”等新政,打击贵族、地主隐田漏税的行为,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农商并重,主张“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

    张居正推行改革的十年,太仓充盈,国库不再赤字,存银达八百万,黄、淮两河得到治理,多年弃地变良田,漕运复通,南粮可北调,废黜辽王,打击宗藩黑恶势力,启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征倭寇、御蒙古、平西南。

    虽然张居正的改革还不够深入,但已经有振衰起弊、富国强兵之象。如果后来者能够继续深化改革,中原文明或许将再次走向辉煌。

    但这一切努力都随着张居正的去世中道而止。万历十年,58岁的张居正劳瘁而死。19岁的叛逆皇帝万历开始对改革派进行清算。先是张居正的政治盟友冯保被贬,次年去逝。

    万历十二年,张居正府被惨烈抄家,张居正长子张敬修不堪受辱悬梁自尽,三子张懋修投井,张府被饿死的有十余人。

    万历十三年,张居正最器重的门生戚继光被罢免,在政敌的攻击中,这个曾经为帝国转战南北的名将不久后在贫病交加中死去。随着张居正去世,戚继光下野,戚家军后来也遭到坑杀。

    平壤战役时,朝廷许诺先登上平壤城头的所部官兵赏银万两,戚家军果然首先登上城头。然而,战胜后却并不兑现当初的承诺,加上后来朝廷欠饷不发,引起驻防在蓟镇的部分戚家军聚众抗议。

    最后,大夏朝廷在蓟镇石门寨,以造反为由,诱杀了3000名戚家军,余部被遣散回南方。时人冤之,“人心迄愤惋”。失去戚家军的蓟镇后来形同虚设,完全没有起到拱卫京师的作用,也再不复戚继光时期九边第一镇的名声。

    纵观戚家军数年征战史,几乎百战百胜。就是这样一支忠心耿耿、为国家出生入死的军队,最后因不兑现战功奖赏,拖欠军饷等原因哗变,朝廷就不顾情面直接屠杀。

    张居正的系列改革,在万历的反对下,大部分不能持续下来,但为国库注入白银无数,强行为衰弱的帝国续命数十年。“力筹富国,太仓粟可支十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

    当然,张居正主持改革时也有一些不当之处。然而,张居正在时,无人言其过;张居正死后,无人言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