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但远在千里之外的朱由检有点耗不住了,刚开始的战报还是让他龙颜大悦,毕竟拿下了长掖、七宝两城。到后来,岳仲卿就没有战功可报了,全改成请示。内容除了日期之外,全一模一样,归纳起来就三个字,“请拨粮”。

    到了第五月,朱由检有点坐不住了,拿着岳仲卿上报的请示暴跳如雷,厉声问史逢春、王海绵两人:“你们看看,又是向朕开口要粮的,进展呢,怎么这么久拿不下祁连城?”

    王海绵说不出话,史逢春无话可说。其实,岳仲卿早在对大凉的用兵方案中,已详细说明了不能强攻祁连城的原因。但时间一久,朱由检的疑心病又发作了,他甚至怀疑岳仲卿是不是暗中和罗嫣蕾有一腿。

    崇祯二年正月廿一,正在朱由检为迟迟不能拿下祁连城而烦心时,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前线军报送到枢密使张楷和兵部尚书王永光的手上。

    当夜,延福宫中灯火通明。张至聪、蔡京、张仲景、钱龙锡和二院六部五寺的一把手神色匆匆,陆续走进延福宫。里面,崇祯帝朱由检表情凝重,走来走去。张楷、王永光坐在下面,愁眉苦脸。

    等众臣来齐了,朱由检说道:“事态紧急,特让大家来议一议。张楷,你先说吧。”

    张楷此时也顾不上繁文缛节了,开门见山地说道:“刚接高大人急报。正月十七,大金国王努尔哈赤率领二十万大军西渡辽河,直奔宁远。算算路程,此时敌军应已临近宁远城。

    这次努尔哈赤出兵,是大金兴兵以来动员兵马最多的一次。若宁远失守,接下来守护国门的便只有山海关五万守军。”

    朱由检说道:“众爱卿,大家议一议,可有退敌良策。”

    礼部尚书沐至诚说道:“王尚书,自抚顺开战以来,辽地守军不是望风而逃,便是认贼作父。如今敌军声势比往昔更为浩大,这袁崇焕会不会弃城投降于大金。”

    兵部尚书王永光没有接沐至诚的话,反而向朱由检跪拜,说道:“臣知袁崇焕为人。他绝不会投降大金。臣敢以项上人头担保!”

    张至聪突然问了一句:“贼军会不会声东击西,扬言要攻宁远,实际上却直奔山海关而去,打我们个措手不及。”

    听了张自聪的话,张楷心中暗笑:“这老滑头其实对打仗半点不通,却想在皇帝面前卖弄计谋。战争未打,间谍先行。如今大夏、大金两国交战多年,双方早就互相部署了各种各样的情报侦探人员。明的有斥候、探马,暗的有间谍、暗探等。

    像二十万大军的军事行动,早就提前知晓,怎么能让对方措手不及呢?”

    但张楷还是严肃地回答:“张中堂不必担心大金偷袭我们山海关。这次敌军如此之多,依我所料,必须动用十万之民工,才能确保后方的粮草、补给、武器装备、大型器械源源不断地送到前线。

    倘若努尔哈赤真的直奔山海关而去,只须几百精骑便可骚扰、中断后方的运输线。要是军粮被一把火烧之,士气大降,军心不安,只怕会引起溃败。除非是孤注一掷,努尔哈赤绝不会出此险招,置自己于危险境地。”

    刑部尚书段康说道:“臣听闻宁前道军纪严明,将士用命,军民同心,城上布设有红夷大炮。若是誓死一战,能不能抵挡敌军南下之势?”段康问了这句话,众臣突然沉默了起来。有时候,不说话便是最好的回答。

    过了一会,朱由检问道:“高第那边,有没有派出援军,支援宁远?”

    王永光应道:“回陛下,敌军渡辽河之前,高第已派出援军,只不过……”

    朱由检追问:“只不过什么?”

    王永光老老实实回答:“所派援军听闻敌军势大,半路而返,未到宁远。”

    朱由检勃然变色,一拍案子,说道:“如此怯战之兵!高第是如何治军的?”

    蔡京急忙开口:“陛下请息怒。这些年努尔哈赤屡屡得手。我军守城尚且每攻必破,派援与敌军野战,必是有去无回。宁远孤城,恐怕是无法挽救,还不如保存实力,坚守山海关。”

    张仲景看了一眼蔡京,缓缓地说道:“宁远经营多年,弃之可惜。更何况昔日孙承宗、王在晋都曾说过山海关并非易守之地。臣以为,就算不派援军至宁远,至少应派援军至前屯,以壮宁远军势。一旦宁远失守,被迫突围,派至前屯的援军至少可以接应。”

    朱由检听完,微微点头,十分赞赏张仲景的话。枢密使张楷和兵部尚书王永光却默契地相互对视了一眼。众臣你一句我一句,议论纷纷,争争吵吵,但是在如何退敌方面,没有一句说在节骨眼上。议论半天,议了个寂寞。

    朱由检清了清嗓子,说道:“王永光,你是兵部尚书,如今局势该如何是好?”

    王永光说道:“臣以为,一方面让岳督师与大凉议和,调巴蜀联军北上抗敌。另一方面,依张仲景大学士所言,请陛下再下旨,令高第派援军至前屯,观宁远形势,待机而动。”

    朱由检皱了皱眉头,暗想:“昔日你们都劝朕对大凉用兵,收复非州三府十三县。如今又要和大凉议和,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

    可转念一想,两线作战实乃兵家大忌。朱由检沉默半晌,无可奈何地说道:“那就依王尚书所言。”

    君臣们又议了一会,便散会。张楷走出延福宫,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仰望星空,繁星点点,已至深夜。王永光从后面走过来,说道:“张大人,兵部离此不远,不如到我兵部衙署坐一坐。”

    张楷转过身来,说道:“正好我也有此意。”没多久,两人走进了王永光的办公室。王永光让人沏好茶后,便屏退左右。两人心事重重,有好多话想要交流,却又不便在朝堂上明说。

    张楷在办公室里走了两圈,站在窗前叹气,说道:“辽地兴兵已来,努尔哈赤屡战屡捷,人人畏之如虎。若宁远一失,山海关内本就士气低落,我怕到时重蹈昔日广宁一幕,不战而降。”王永光黯然,默不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