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就在李自成大举东进,进攻山西之时,京城里的朱由检也在苦思应对之策。他最初的想法是想学晋元帝、宋高宗,逃向江南,依托长江天险,偏安一隅。

    但是,朱由检死要面子,南迁之事自己开不了口,怕被言官、后人唾骂。他希望,由大臣们提出来南迁,自己假装婉拒,大臣们再三恳请,自己这才勉强答应。

    这样,倍有面子,就算后来有人抨击,也不能怪到他头上。可是,事与愿违。

    在朝堂上,无论朱由检怎么暗示,大臣们全都装疯扮傻,没人提南迁之事。

    为什么没人提?兵部尚书陈新甲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与大清议和之事一泄露,朱由检马上就将陈新甲斩首、弃市,以堵上言官之口。

    还有哪个不怕死的大臣敢第一个去提南迁,去给朱由检当枪使?皇帝英明,大臣们也不傻。朱由检不甘心,就让太监们,去众臣家中串门,打听打听谁最支持南迁之事。

    还真的让他找到一个出头鸟的人选,那就是左中允李明睿。李明睿其实只是一个六品的闲官,可以说是位轻言微。可他偏偏愿意为皇帝促成南迁之事。

    在多次沟通后,朱由检再次单独召见李明睿。在密室内,君臣两人对南迁之事一拍即合,颇有相见恨晚之感。李明睿极力劝说朱由检,尽快定调,放弃京城,南下迁都。

    但在关键时候,朱由检又犹豫了。京都毕竟是二百多年的祖业啊。一旦弃之,百年之后,有何脸面去见列祖列宗。

    所以,朱由检说道:“朕有南迁之志久矣,无人赞同,故迟至今。诸臣不从,奈何?”

    李明睿说道:“天命微密,当内断圣心,勿致噬脐之忧。”

    “汝意与朕合。朕志决矣。尔且密之。”

    感觉朱由检这一生,都被言官的与论左右。言官说上几闲句,真的有那么大的伤害?

    李明睿按照朱由检的思路,瞒着言官们,制定了南迁的路线、护卫、饷银和留守事宜。

    在此同时,朱由检又秘密派给事中左懋,前去南京,看看城防如何,能不能守得住。左懋的回报是南京可守。

    经过反复修改,李明睿终于拿出来,可以说得过去的南迁方案。当然,这个方案外面包装的是亲征加剿匪。

    计划是这样的。朱由检亲自前往山东曲阜朝圣,拜一拜孔庙,然后直接下江南剿匪。

    下江南剿匪?此时,张献忠在四川,李自成在山西,皇太极在辽东。他剿哪个匪?哪道去打那个不听使唤的左良玉吗?

    不是的,借口而已嘛。再说了,天下大乱,江南没有大匪,小毛贼还是很多的。

    朱由检以为换个名堂南下迁都,大臣们就不会反对。结果,朝堂之上,依然是骂声大起。

    反对派为首之人正是大学士陈演。在陈演的支持下,兵科给事中光时亨在朝堂上,大骂李明睿,声称南下迁都是邪说,指责李明睿祸国殃民,不斩之不能安人心。

    带上这顶帽子后,李明睿不敢吭声了,也不敢说这是皇帝的旨意,可怜巴巴地呆立在那里,一动不敢动。

    当着众大臣,朱由检碍于面子,也不肯公开自己的意愿。

    还好,这次朱由检总算有点良心,没有把李明睿当成替罪羊杀了,只是指责给事中光时亨。

    “一样邪说,却只参李明睿,何也?显是朋党,姑且不究。”

    呵呵,这帮反对派真的是因为气节高尚,而反对南下迁都吗?

    不是的,李明睿的方案有一个致命处。他把三千朝臣一分为二。一部分随朱由检南下迁都,哦,应该叫南下亲征。另一部分则留在京城,辅助太子守都。

    你说,留下守都的这帮人要不要闹。要走就一起走嘛。李自成打过来,你拍拍屁股走了,留下一群高级打工仔替你挡箭?

    朱由检和李明睿对人性缺乏基本的了解。

    后来,在争吵之中,兵部尚书李邦华又提出第二套方案,太子南迁监国,皇帝朱由检留守北京。无他,因为原方案中,他是陪太子守都的。

    哎,国难当头,这帮老六,从皇帝到官吏依然是不能坦诚以待,各打各的算盘。

    朱由检能同意这方案吗?不可能!派太子南下监国,自己守都,不等于送命吗?

    面对争争吵吵的群臣,朱由检勃然大怒,扔下一句话,拂袖而去。

    “朕,经营天下十几年,尚不能及。孩子家做得了什么大事?”

    朱由检和京城众臣,很像一对夫妻,一对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夫妻。又像一群婊子,个个都想南下接客,头上却全都套着贞节牌坊。人人引史据典,满嘴道德文章。

    就在朱由检为迁都之事举棋不定时,一个消息传来,彻底凉了崇祯的心。

    李自成在率主力进攻山西的同时,分派刘芳亮率领轻骑,沿黄河北岸进军,从南面包抄京都。目的就是防止朱由检南迁。

    那一天,朱由检在勤政殿,正在和驸马都尉巩永固,商议南下迁都的保安问题。

    因为皇帝搬家不同于老百姓,光是太监和宫妃就有几万人,目标太大,一定要慎之又慎。

    可是下一秒,朱由检手中的茶杯就掉在地上,摔成粉碎。

    兵部传来急报,李自成的大将刘芳亮已成功拿下真、保两地,堵住了南迁之路。

    “上御勤政殿,独召都尉密商,然真、保之间,路已梗塞。”

    就这样,南迁计划,在朱由检不断的拖延、纠结、犹豫中,错过了机会。

    从事后来看,南下迁都是朱家王朝唯一正确的选择。

    因为此时,不但是李自成想东征京城,辽东的皇太极也想南下。这两个人都盯着朱由检这头没角的胖鹿。

    如果朱由检能够成功南迁,东进的李自成和南下的皇太极必有一场恶战。届时,无论胜者是谁,必定元气大伤,绝无可能南下追击朱由检。

    至于将来能不能收复故土,朱由检肯定是指望不上了。但是他的继位者若是出现一位明君,尚能徐徐图之。

    当然,这些全是假设。历史的轨迹并不按照这个剧本走。

    后来,朱由检把南迁计划的流产,怪罪在大学士陈演头上,将他罢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