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服装厂分的房子就已经是这个年代特有的筒子楼了。

    筒子楼又称为兵营式建筑,因长长的走廊两端通风,状如筒子,故名“筒子楼”,跟现代的很多学生宿舍很像。

    不过跟有些电视剧里的不一样,楼只有三层高,不像电视剧里的七十年代的房子已经好几层了。

    单位集体盖的房子,三层楼高的楼房,非常吸引人。

    在周边的一片平房的衬托下,这两栋三层高的筒子楼显得大气又漂亮。

    70年代,工厂最大的福利就是这种就是这种筒子楼福利房。

    上班面对面的同事,下班门对门的邻居,一到吃饭时间楼道里就油盐飞溅、人声鼎沸。

    这种有着长长的走廊、卫生间公用,厨房两三家共用的房子,就是就是这个时代的特色。

    所以说为什么那么多人想进厂当工人呢,不就是福利太好了吗。

    这可不是后世那些耍滑头的画大饼,工人洗澡免费,理发免费,工人家属可以到工厂免费洗澡,没有浴池无条件洗澡的工厂每月给工人发放洗理费。

    到了冬天划长江为界根据温度差异给工人发放煤火费,工作服、手套、毛巾等劳保用品定期发放。

    到了夏季工厂免费发放避暑白糖、茶叶。女职工定期发放卫生纸。工厂几乎都有免费的幼儿园或托儿所、卫生室。

    大型的工厂都拥有一所子弟中学,一所子弟小学,幼儿园,职工医院。

    一般的工厂,像她哥她嫂子上班的工厂,也有托儿所和卫生所,职工子弟入托、上学、看病完全免费。

    退休和困难户还有别的福利,反正进了厂就一切给你包了,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挤着想进厂的原因。

    所以她娘给她哥把大侄子带到三岁,能进托儿所了,就不来了。

    像她大哥大嫂这种双职工家庭,就是这个时代最让人羡慕的人家。

    要不然他大哥一个月什么事不干出去二十块,就算嫂子一个月三十块,过的也要紧巴巴的。

    朱小琴看到这样的房子是很亲切的,她以前小的时候也是住过这种房子的。

    虽然住到十二岁,她家里买了房就搬了,但是童年的记忆让她对这种房子一下子就喜欢上了。

    而且她之前在村里躺了一周多,也没出房门。

    整天抬头看见的就是屋里黝黑的屋顶,窗户还用报纸糊着,地是土堆出来的,不平就算了,房子里还有股说不出来的味道。

    反正住的她非常难受。

    没办法,她从小没在村里生活过,就算要习惯也得要时间呢。

    而且现在七二年,不管做什么限制都非常大,就算有钱你想买房都没法,更不要说手上没钱了。

    她空间里虽然有很多物资,能换钱的也不少,但是她这个小体格,现在又那么虚弱,她就算有也不敢拿出来换啊。

    别说拿物资出来换,就现在她有时候吃点空间里的面包点心啥的,都很困难,因为她娘基本上天天和她在一块。

    小蔡婶子真的是被吓着了,就担心她一会不在了,女儿出啥问题怎么办,只有这样天天守着她才安心。

    这不是短时间内能调整回来的。

    几人拎着东西就上楼了,她哥嫂分的房子在二楼最边上朝西边那一户。

    楼梯的北面是厕所,靠朱建国他们屋子最远。

    虽然要去上厕所得走远一些,但是离厕所远还是让朱小琴松了口气的。

    而且现在家家户户用痰盂,大多数时候厕所就是洗刷痰盂的地方。

    一路走过去,每家门口都收拾的很干净,并没有她以前图片上看的脏乱差,不过也可能是建成还没多久,不过采光是真的不好。

    等走到哥嫂屋子跟前,发现前面还有个帘子挡着的地方就是大家共用的厨房。

    这一层九户,帘子后面三个灶台,就是三家共用一个。

    现在不是后世,不管家里几口人,做饭也就那几个菜,只是量多少的问题,前后稍微避开下,完全不会影响到开饭的时间。

    朱小琴她嫂子,一边开门一边说,“娘在这里住了段时间的,这些东西都会用,小琴你想吃什么就说,其他先不要想,养好身体最重要。”

    朱小琴知道嫂子对于要搬出来一段时间肯定不高兴,但是不高兴归不高兴,最后她还是同意了。

    而且速度很快,跟娘家说完就立刻带她们来腾地方了。

    “谢谢嫂子,等这次换完药,我们就回去……”她话没说完,就被她哥打断了。

    “什么回不回去的,别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你好好看好病,让我们都放下心才是最重要的。”朱建国没分房的时候一直住在丈母娘家,他本身心就大,半点不好意思都没有。

    张秀兰在旁边没接话,短时间住住是没事,长时间……

    “就是,听你哥你嫂子,小琴,我们先好好看病吃药,病好了什么都好了啊!”小蔡婶子嘴里这样说,心里也知道住不久,但是看儿子这个态度,她高兴。

    而且哪能住多久,这病看的差不多,药不变了,她们还得回家准备过年的事呢,哪能一直在外面待着。

    今年过年在二月初,现在都一月初了。

    孩子他爹刚刚电话里也说了,快回来了,说不定到时候还能一块回去。

    “哎,我晓得,我肯定好好吃药,早点好,谢谢大哥大嫂。”朱小琴乖乖的回道。

    虽然哥嫂肯定会有矛盾,但是她是家里最小的,哪里轮得到她说话。

    而且都是为她好,她不接受真就没长脑子了。

    张秀兰开门的时候钥匙还卡了下,等打开门,一个差不多十五平的空间就出现在了朱小琴眼前。

    进门右手边是个缝纫机,上面盖着一个大红色绣牡丹花的布盖,这是张秀兰陪嫁。

    张秀兰在服装厂上班,在当上小组长之前在缝衣服这块也是熟手,所以家里陪嫁的时候就给她陪了个缝纫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