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喜峰口镇东的关帝庙里,赵登禹和王治邦及佟泽光几个人围在地图前,议论着什么。

    王长海骑马奔驰而来,到了庙门前,甩蹬下马,向庙中走去。

    勤务兵伢子见了,喊了声:“王团长,你来了啊!”

    王长海头上缠着白色绷带,脸上还有道一寸多长的血痕,他没有说话,站在门口,气鼓鼓地喊了声:“报告!”

    听到有人喊报告,赵登禹他们回头看去,都看见了王长海生气的样子,几个人笑了。

    赵登禹说了句:“进来吧,长海!”

    王长海大步跨了进来,站到赵登禹面前,问道:“旅长,为什么让我的217团撤下来?”

    似乎已经料到王长海会问这话,赵登禹在王长海的肩头拍了拍,开口说道:“长海,你的217团自从开战以来,阵亡和重伤的已经过半,即使现在阵地上的也很多都是带着轻伤。如果再打下去,你的队伍撑不住的!”

    “撑不住也得撑,我们217团不是泥捏的,就是把人打光了,也不没一个人当孬种!”王长海一挺胸膛,大声回答道。

    何基沣从一边走了过来!

    “扯淡!”何基沣的脸一板,呵斥道:“你把人打光了,后面的战斗谁来打,就算你的217团全部死在阵地上,如果最后鬼子还是拿下了阵地,你们再大的牺牲还有什么意义?”

    王长海不说话了。何基沣地话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但他就是不想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地阵地就这么拱手让给别人。

    王治邦也上前了一步。开口说道:“长海。你小子别总想着吃独食。你以为这是小孩子过家家吗?这是在打仗。你地队伍下来了。其他队伍上去是拼命。都是为了打鬼子。至于这么斤斤计较吗?”

    “是啊。大家地初衷是一样地。王长海团长你地队伍退下来休整是为了养精蓄锐。来应对后面更激烈地战斗。这你应该高兴啊!”一个声音从门外传来。

    赵登禹听到这个声音。心头一喜。紧皱地眉头舒展开了一点。

    随着说话声。秦阳从门外走了进来。身边跟着万籁声。

    “秦阳。任务完成了?”赵登禹问道。

    秦阳点了点头,朝赵登禹说:“完成了,我在师部还遇到熊希龄老先生,和他攀谈了一会,他还让我给你带个问候呢。

    原来学生慰问队的领队就是熊老先生的孙女,而熊老先生则是这次慰问团的总领队。”

    一听是熊希龄,赵登禹哈哈大笑道:“原来是熊老先生啊,当初在北平城的时候,我还曾经跟他见过几次。也算是忘年交吧!没想到这次来的竟然是他!”

    秦阳在师部的时候,和熊希龄攀谈的十分融洽,两个人虽然年龄相差好几十岁,但熊希龄很赏识这个年轻人,不但有过人的身手,而且还有着渊博的学识,对时事也有独到的见解。一番交谈之后,两个人的关系更加融洽,熊希龄也邀请秦阳日后有机会到北平的家中去做客。

    赵登禹和熊希龄的关系,就是在秦阳和他交谈的过程中,熊希龄亲口说的。

    何基沣见赵登禹和秦阳说的很热闹,于是走到王长海的身边,低声跟他说:“你小子马上把你的那个团给老子撤下去,好好在滦阳城整休备战,到时候有仗给你打!”

    王长海眼前一亮:“旅长,有大行动?”

    何基沣点了点头,说:“我们几个定了个计划,准备上报师部和军长,如果获得了批准,这次就有一个大行动了,到时候咱们109旅是主力,你还怕没你的仗打!”

    “那好,我马上命令部队撤下来,赶往滦阳城,不过旅长你可别忽悠我啊!”王长海听说有仗打,笑了。

    何基沣没好气的骂了句:“滚犊子,你小子再跟我墨迹,就把主力的位置给其他的旅!”

    王长海闻听,一溜烟的跑了,去整顿自己的队伍。

    这时候,秦阳从口袋中取出一封信,交到赵登禹手中,说:“赵大哥,这是熊老先生托我带给您的一件东西,说绝对是好东西!”

    赵登禹疑惑的看着手中这个普通的信封,在信封上端正的写着:“二十九军赵登禹将军亲启”,下面的落款是熊希龄。

    赵登禹轻轻的打开信封,从里面取出了一张折的很整齐的信纸,展开后见上面是用苍劲有力的狂草写的一词。

    正是北宋岳飞的《满江红》!

    怒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