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郑长生不知道自己的担忧有没有道理,或许是有点神经过敏,有点想的太多,太复杂了。

    小河沿的水平面很明显的下降了一尺多,去年的那场大雪来临的时候,人们还在庆幸,大呼瑞雪兆丰年。

    可是自从地里的禾苗抽了穗后一场雨都没下,大量的灌溉使得水平面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着。

    如果砖窑场在大量的用水,那下游的十几个村庄可就倒了霉了。

    不说绝收,最起码减产这是肯定的。

    本来就土地贫瘠,一亩地也产不了多少粮食,在缺少灌溉那不减产就见鬼了。

    不减产的情况下,也就勉强够一家老小嚼咕的,这要是减产或者绝收那所引起的后果就不敢想象了。

    什么都没有吃饱肚子重要,不能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而殃及下游的那些村子。

    这青砖看来是生产不成了,如果大量的使用水冷法制作青砖,下游百姓必定无水灌溉,这是一个大事儿。

    不是他一个人拍拍脑袋所能决定的,这得跟族长爷爷、母亲好好的商量一下。

    郑家大院里气氛有点沉闷,老族长静坐良久,没发一句话。

    母亲唉声叹气,坐卧不宁,这让郑长生倍感压力。

    开砖窑的事情是自己鼓捣起来的,现在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要是停下砖窑那么多的青壮的心怎么安抚?

    人家希望满满的来砖窑干活,就希望能赚点钱养家糊口,你突然说要暂停。

    这不是给人家心窝子上插刀子吗?

    可是话说回来了,要是不停,那生产青砖所需要大量的水,这严重影响下游的村子灌溉。

    弄不好引起村民械斗,那麻烦就大了。

    为了水,为了灌溉,引起纠纷继而大打出手闹出人命的事情多了去了。

    这前车之鉴不能不考虑,现在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生产红砖,这样就不需要水冷。

    但是关键的一个问题是,红砖这个时候没有销路啊。

    人们普遍的意识里都认可青砖,这是一个大难题,怎么才能让人们的观念改变过来,这才是要考虑的。

    有时候郑长生真的很纳闷,在后世那么流行的红砖为何这个时代的人就是不喜欢呢?

    况且红砖生产简单,量产也很方便,虽然使用年限没有青砖日久,但是用个百来年是不成问题的吧。

    要是担心南方空气潮湿可以用白灰粉刷墙壁啊,白灰可是很好的吸收水汽的绝好材料啊。

    而且白灰价格低廉,制作简单,粉刷方便也很容易普及。

    现在最关键的是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如果有人带头先盖起红砖大瓦房,总会有人效仿的。

    最最关键的是红砖比青砖价格方面来说的话,可便宜不少呢。

    他把所有的忧虑都讲述一遍,老族长沉吟片刻后道:“生哥儿,那你说怎么办?”

    郑长生看了看母亲手捂着腮帮子牙疼的样子,笑了笑道:“要按我说啊,咱们村和方家村的民房大多是土坯草顶房。

    有的家里跑风漏雨的都不能住人了,推倒重新建算了,就用咱们砖窑场生产的红砖去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