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不动声色,眉眼轻抬。

    唐子清观察起周围研究员的变化。

    听歌的还在听歌,打哈欠的还在打哈欠,就连卡德司勒也依旧目不转睛盯着屏幕。整间工作室,没有任何人注意他手中的文件。

    更没有任何异动。

    仿佛他手中,真的只是一份平凡而普通的论文。

    “难道是我想多了?”

    心怀疑问,唐子清没再继续在文件储放柜里翻找更多的论文。合上文件,在手里轻轻颠了两下,走回自己座位前坐下。

    先看看,

    再做评论也不晚。

    习惯性的掏出纸笔,然后,将论文平铺在办公桌上,开始细细阅读。他手里这份论文是电脑打印的稿件,无法根据笔记看出更多个人信息。但,字里行间,流畅而准确的措辞,却让人不得不佩服这名研究员的专业态度。

    而且一开篇,思路就让人眼前一亮。

    纵然学术圈子里,出现过很多研究精灵外形变化的专家。但像这篇论文一样,既能宏观概述,又能抽出其中一点,针对性深入探讨的论文,却不多见。

    文章中,提到:

    精灵的外形特征,通常,受三方面因素影响。

    第一点,基因。

    与世界上无数的普通生物一般无二,精灵作为真实存在的生物,也有DNA、染色体和基因。无论精灵如何特殊,依然在规则之内。

    优胜劣汰,代代相传。

    这是亘古不变的法则。

    小火龙之所以是小火龙,杰尼龟之所以是杰尼龟,正是因为基因库的稳定支撑,如提前设定好的程序般精确运作,才能保证每一只精灵,不会长歪。

    但,

    基因包含精灵,

    精灵,却不能代表全部的基因。

    打个比方,基因库,就好比积木的组件。

    每一块的形状和功能,都已经提前设计好。同时,为应付生存和意外,不可思议的大自然,还会准备一些位置相同,但功能不同的组件。精灵在胚胎、成长过程,只会取一小部分构建自己。其它的,依然保存在基因中,留给下一代。

    所以,

    同样的基因,

    也会造就,存在微妙偏差的精灵个体。

    这个研究方向相当的复杂,大多数研究者,都不会深究。其中一小部分,辟如专门培育观赏精灵的培育师,才会精挑细选某些花纹特殊,遗传概率高的母体,繁育特定外貌特征的幼崽。但对他们来说,这门学问依然是单纯的概率预期,完全不可控。

    在《巴大蝶拟色基因论》中,也只是简单一笔带过。

    不过,唐子清却很是钟爱这方面理论。

    见描述至此完结。

    撇撇嘴,微不可查,幽怨的轻叹一声。

    得到太霜银古馈赠的‘起源’能力后,尽管尚不能善用,但他感觉自己对同类知识的理解能力,比以前强出很多倍。之前在幻境中看到的生命树,看似含糊笼统,有点玄之又玄的味道,其实和基因论,有很多相似之处。因为这两者,同样是在阐述,生命如何分支演化。

    灵感,萌动。

    但,却还差那么一点点,摸不着、抓不到,尚未达到可以用语言形容出来的程度。若论文中能再多提几句,他保证,自己肯定能悟到些不一样东西。

    “唉,可惜了。”

    手中的笔,在纸上“沙沙沙”的写写画画,唐子清再次叹了口气。

    算了,继续往下看。

    第二点,环境。

    对精灵来讲,这是一个相当常见的话题。

    比如,一直采食含有红色素果实的猴怪,就比同类毛发的颜色鲜艳很多。四肢和尾部末端,不再呈现常见的褐色毛发,变为热烈的橙色。

    又比如,与普通丛林生活的比比鸟相比,常年在岩壁里寻找猎物的比比鸟,鸟喙相对来说更粗、更黄、也更加坚挺。常年啄击岩石,对它们影响非常大。

    人类,也存在类似情况。

    一辈子坚持某项运动的人,比如滑冰运动员。他们在经年累月的训练中,腿部和脚步的肌肉会不断自我调节,以适应这项运动,最终发生形变。脚踝内外两侧,更会磨出相当厚的老茧,以突兀的形状,成为身体上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