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京城,中影三爷办公室。

  三爷不急不慢地喝着茶,王中骏好整以暇地盯着茶杯,实际上注意力全在苏北身上,这是他和苏北第一次见面。

  他曾设想过很多种和苏北的会面,唯独没想过会这么突然和平静。

  而苏北靠在沙发上,甚至翘着二郎腿,并无拘谨。

  “晓刚打过电话,说小苏有意接过《一声叹息》发行的工作。中影和华艺作为影片主要投资方,我们今天碰头就是主要说下这件事。”

  闻言,王中骏坐正了几分,“三爷,电影发行一般都是由中影来做,这件事其实您做决定就好。”

  “宣传发行工作对于影片的票房至关重要,你也是投资人之一,事关收益,咱们最好一起做个决定。”

  两人的目光一时间都集中在坐在屋子里,一声未吭的苏北身上。

  “小苏,不妨说说你的计划。”

  韩三坪的目光中满含期待,坐在他这个位置,他的义务就是让华夏电影产业繁荣发展。尤其是他已经听到风声,上面有意让他担任董事长一职,执掌中影大权。

  不管处于何种考虑,只要对电影产业有益的决定,他都会听。

  而对电影产业有益最直观的标准,无疑就是电影产业的大盘和电影票房记录。

  “三爷,按照《一声叹息》的发行合同,中影将会收取票房10%的收益作为发行费用。而我拟用保底分账的形式获取发行权,我预估《一声叹息》票房将超过2500万,我会提前支付250万给予中影和华艺。如果电影票房未超过2500万,这250万各位不用返还。如果超过2500万,就按新的票房按照比例分账。”

  在这里,要说下目前内地电影分账制度。在国师的电影《英雄》未出来之前,内地电影票房抛去5%的电影专项基金扣除,大约2%的税款,院线和制片方的比例大概在50:43。《英雄》之后,大片逐渐拥有特权,比例可最高提高到47%,这也算是商人张卫平为后续的制片方争取到的好处。

  在这43%的比例中通常会拿出7%—10%给发行方,做宣发费用,前期需要发行公司垫付费用,在电影下映之后按照比例拿到票房分成。

  而目前,院线尚在国营,也就是说基本都在中影控制下。影片发行除了中影并无其他选择,而排片率只要韩三坪点头,一切就不是问题。

  所以苏北提出的保底发行,其实是占了很大优势。因为只要《一声叹息》质量够好,三爷就一定不会在排片率卡上一头。

  这由于韩三坪特殊的身份所决定,当然更是因为院线50%的分成已经确保了中影的收入。此时,有一个人,愿意做三爷没有把握的事,而他只需要付出一点点代价,这是一个很有益的交换。

  正是因为这些考虑,苏北坐在了三爷的办公室。

  “保底分账发行?”

  这个新名词吸引了韩三坪的注意力,在前世,这个模式进入内地应该在2002年,由博纳创始人于东提出。当时于东想要谋求大片《天脉传奇》的发行权,于是提出保底分账发行制度,获得其影片内地发行权。在于东的努力下,《天脉传奇》大获成功,自此也打开了于东和港片合作的桥梁。

  韩三坪稍微思考,就明白了苏北的意思。他也明白,苏北钻了一个小漏子。正如苏北设想的那样,只要韩三坪点头,排片率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可是韩三平还是很好奇,苏北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