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姜博士,你好。”

    林寒笑着与他握手,随即感到整只手都被一团暖肉包裹住......

    姜瑞洋笑道:“林总好,关于垃圾处理的几种细菌,我已经顺便带过来了。”

    林寒有点惊讶:“有哪些?”

    “哦,一共有几十种,细说就话长了。”姜瑞洋想了想,“我就说几个比较先进的吧。”

    “比如说Ideonella_sakaiensis201F6,它......”

    林寒连忙打断:“什么?”

    姜瑞洋眨了眨眼:“Ideonella_sakaiensis201F6啊,怎么了?”

    林寒一阵汗颜:“这么长,没有简称或者译名吗?”

    “译名倒没有,简称是有,不过我觉得比较别扭,还是喜欢说全名。”姜瑞洋说道。

    林寒有点无语:“行吧,你继续说。”

    “林总你应该也知道,塑料制品的降解是比较麻烦的,自然界分解的话,花费上百年的时间也说不定。虽然说,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塑料也可以被降解,但耗能很大,效率很低,几乎没有任何商业价值......”

    “这个Ideonella_sakaiensis201F6,它就可以比较高效地分解塑料制品,将其分解为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这两种无害物质......”姜瑞洋侃侃而谈。

    “当然,它的高效只是相对以前而言。想要实现商业化,这个还得依靠万象。”

    林寒闻言,不由点头:“不错,这个东西挺好。”

    白色污染,一直都是现代城市的顽疾。据统计,华夏国内,塑料制品的回收率只有25%,还有75%的塑料制品,成为环境的污染物。

    每年没有被回收的这75%塑料制品,重量大概是500万吨。

    塑料的密度都是比较轻的,500万吨,可是相当恐怖的一大坨。

    “还有其它的吗?”

    姜瑞洋接着说道:“还有尼龙菌,是一种非常年轻的细菌,从进化出来到现在,只有几十年。”

    “尼龙菌,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分解尼龙材料的细菌。尼龙这种材料,也是比较难处理的一种材料,如尼龙66,在一般的土壤环境中,降解需要30年。”姜瑞洋缓缓说道。

    “除此之外,还有......”

    一边走,姜瑞洋一边侃侃而谈,就连坐上林寒那辆价值三百万的迈巴赫S,都一无所觉。

    ____

    ps:

    分解塑料和分解尼龙的细菌,都是真实存在的。但北大有没有,这个我就不清楚了。

    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