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赵瑗道:“史师傅,我决定了,那件事情我不能坐视不理,必须出手相救!”

    史浩吃了一惊,连连摇头:“殿下,那件事情你还是不要管的好,现在太后即将南归,你不要在其中多生事端,惹陛下不快。再说这也不是殿下你能够管得到的事情。”

    赵瑗听史浩这样说,心中有些失望,他本以为史浩会赞成自己的行动,毕竟“那件事”是史浩告诉自己的,但没想到他临到头居然反对自己插手。

    赵瑗在下午练习武艺的时候,看着陪自己一同练剑,浑身大汗的萧山的时候,心中感到很有必要重新寻找一个同盟了。

    当晚赵瑗邀请萧山共同进食,当两人一齐坐在桌边的时候,萧山心中有些困惑。平时都是赵瑗先吃,之后才会轮到自己,今天他忽然有变化,肯定有问题。

    席间赵瑗也没提正事,只是和萧山讨论下午武师教的一套剑法,并且不断给萧山夹菜,劝他多吃点。

    直到晚上的时候,赵瑗借口要和萧山继续探讨剑法,两人黑夜中站在空旷的练武场的时候,赵瑗才说出到了正题。

    原来“那件事”,是和朝廷官员的去留有关。

    宋朝丞相一直是两位,但自从四年前秦桧上台之后,就只有秦桧一个宰相了,很多官员对这种有违祖法的事情提出过意见,但都被秦桧所打压。

    在解决完岳飞之后,秦桧开始对曾经反对过自己的人一一报复了。

    在一个月前,秦桧就已经贬斥了曾经反对过自己的二十多名官员。但他的这个行为,遭来了更多的反对声音。这次反对的声音不是关于国家是该战还是该和,而是单纯针对秦桧肆意揽权的。

    这些人中,除了秦桧的一贯政敌,还有一些曾经是秦桧的盟友,比如和秦桧合谋干掉岳飞的现任参知政事万俟思,以及三大将之一的张俊也是其中之一。

    秦桧面对朝中反对自己的势力,也找出了一条很有效的解决办法。

    宋朝的官员纠察机构叫做御史台,专门弹劾办事不利的官员,凡是遭到御史弹劾的官员,都必须上书请辞。秦桧将自己的嫡系亲信安插进御史台,命他们竞相弹劾上级官员,等到上级官员下台后,这些御史便会接替他们的位置。秦桧又会找新的御史上台,看见哪个不听话的,再让新御史弹劾之。新御史见到自己上任因为弹劾高官而自己顶上的榜样,便得到了莫大的鼓励,非常听命于秦桧的话,使劲的弹劾攻击。

    于是现任御史弹劾由上任御史升上去的执政,就这样无限循环下去,在秦桧当政的这几年中,执政几乎都是由御史升任。而所有的高级官员中,除了秦桧自己和自己的子孙以外,其它的人一直在不停的走马换任,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借机做大而威胁到秦桧的地位。

    现在人人都知道秦桧准备将朝中残余的主战派以及反对他的人一举肃清。因为宋代有“不因言获罪”的太祖遗训,所以秦桧即便是打击那些官员,也只能将其贬黜,而无法杀死并彻底的除掉。

    但在一个月前,史浩最新得到消息,秦桧竟然在寻找那些官员的谋逆证据,准备再来一次谋反大案,将新旧政敌全部弄死。

    史浩曾经试探过皇帝赵构的态度,但是发现赵构对这一切,居然不管不问,任由秦桧行事。在一次讲学过程中,史浩曾经对赵瑗提过这件事情。

    赵瑗得知之后,也大吃一惊,但他不相信赵构会对这种事情不管不问,所以在八月一日进宫的时候,赵瑗也曾经试探过皇帝的态度。

    赵构并不在意,反倒称赞秦桧办事让人放心。

    赵瑗见皇帝和宰相的态度如此,他心中十分的纠结。他自从出宫就在心中暗暗的数数,到最后竟然在心中拟出了接近有一百三十多名会被秦桧下手的人的名单。

    如果只是一两个人,他还能私下通知一下,让对方防范,可现在人数众多,赵瑗若是一一去告知,必然会被秦桧发觉而成为其最大的攻击目标。

    他心中非常的纠结,一方面,他听从史浩的意见,在秦桧风头正盛的时候,不要去和秦桧作对,而应该避其锋芒;但另一方面,他心中又非常的明白,如果一味的只知自保,让秦桧继续这样下去,不过十年,大宋将会被秦桧整的凋敝不堪,秦桧大权独揽,成为“太上皇”,自己最终也会被他干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