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今年的除夕,二公主不用在家里困着养身体,而是带着一岁的儿子进宫来了。

    隔代亲是真的,尤其二公主本就是他最宠爱的孩子,卜家的这个小金孙又特别会撒娇,导致爷孙两个像是黏在一起似的,七皇子都要靠边站。

    七皇子以前真没受过这个委屈。他可是圣人最小的孩子!去年这时候,圣人还是端着点心盘子问他功课的,答对一题就赏一块点心,他赚了一整盘呢。今年,他终于体会到了哥哥们往年看着自己的感受。

    不过,七皇子心酸归心酸,倒是没有因此就讨厌自己的小外甥。毕竟,这是他短短的人生中,接触到的唯一一个比自己小的幼崽。

    看父皇满眼都是外甥、不关注自己时,七皇子心里酸溜溜的,但是等圣人也例行问他功课时,他就又活泼了起来。

    等到宫宴开启,圣人的注意力要转移到重臣身上时,卜小少爷就回到了二公主身边。七皇子看准机会,带着侍从哒哒哒地跑来跟皇姐凑近乎。

    “皇姐,我把我的摇摇马搬过来了。灵宝要是闹腾得让皇姐烦了,可以让他骑木马玩一会儿。”七皇子今天一整天都让人抬着他小时候的玩具,就为了能及时“勉为其难”地借出来安抚小外甥。

    卜家小少爷的小名叫灵宝,完美继承了二公主的基因,即使才一岁,也好看到可以凭颜值吃饭。二公主之前带他进过几次宫,灵宝什么都不懂,被大人瞧久了就会烦,闹起脾气来只能用玩具哄。

    七皇子的小库房里,各色适合小娃娃的玩具是最齐全的,自然会被皇后征用。皇后还总夸七皇子大方友爱,是个疼小辈的好舅舅。

    好舅舅从此学会了积极主动地分享玩具,并且把哄外甥当做了自己的责任,甚至还提出以后要给灵宝启蒙。

    二公主对此不屑一顾:“愿意给灵宝启蒙的人多了,像七皇弟这样,回回考评都得‘差’的倒是再没有了。想自荐来我家做先生,你先让自己的功课过了先生们那关吧。”

    七皇子被噎得说不出话。

    皇后毫不客气地掀二公主老底:“你还好意思说?和你弟弟一样大的时候,你的功课是什么水平,要本宫帮你回忆回忆?”

    二公主一点儿没怂:“那能一样吗?我进了弘文馆就不一样了,只用一年,馆主就对我赞不绝口了。小七可是在弘文馆里读了几年了,用的是最好的教材,教他的是最好的先生,到现在背书都背不利索,还想当启蒙先生?”

    提起这个,皇后也觉得手痒。自打鸿致他们那一批陆续升班,七皇子他们这一波学生的学习进度就慢了下来……

    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最能带头内卷的人走了,另一方面,要背的内容也多了。

    鸿致他们三个为什么那么拼,因为有个义妹的名字叫“姬昭明”啊。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好比你本来安安稳稳念着小学,成绩优良,父亲偶尔还会夸奖你。

    结果天降义妹,幼儿园的年纪,直接去中学当了插班生,还能一直不掉队。这个义妹课上不出问题,下课跑去她亲爹那里补课,还能顺带给你整理辅导材料。你拼了命地想快点升学,好歹能跟义妹一个班上课,结果义妹跳级的速度更快,随时可能提前毕业……

    有志气的卫王府三兄妹表示:不拼不行啊,好歹得跟义妹同班过吧。不然真的很难做人,尤其是父王考校功课的时候,他们年纪小也是会羞耻的。

    所以,那时候,七皇子他们班的学习风气有点儿两极分化,前头那一批,跟着鸿致他们一起卷,后头这些还不懂卷为何物的小萝卜,就比较自由生长。等前面那些快进到升班了,剩下这些的节奏就突然慢下来了。

    先生们也试图努力过,但是剩下的都是心态非常放松的小娃娃,风气不是先生们说了算的。

    虽然鸿致他们没有把优良的学风留给学弟学妹们,但是却把先生们的胃口都养刁了。作业的评判标准,可不会因为没有卷王就放松下来,甚至因为心态上有点儿焦急,所以评判时更加严厉。

    这也导致七皇子的考评成绩愈加惨不忍睹,皇后娘娘查看成绩单时,越来越想怀疑自己是不是怀七皇子的时候读书少了,并且再三考虑是不是该调整一下教育方式。

    按规矩,皇子读书时要是有什么不好,先生轻易是不可以打皇子的,毕竟其他人都是皇族的奴才,怎么能打主子?所以一般都是伴读替皇子受过。

    皇后娘娘在反省的,就是要不要把这一条改了。

    姬昭明偷偷拐弯抹角地给皇后灌过几次“迷魂汤”,比如严师出高徒之类的,再就是扯些“让七皇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话。

    之所以姬昭明能想到这件事儿,还是因为家里兄弟的提醒。

    二房的男孩儿有了读书的好去处,女孩儿却留下了,虽然姬昭明也想办法没让她们断了学业,却会渐渐地和兄弟们拉开差距。对此,姬昭明把主意打到了弘文馆这里。

    一般来说,伴读的年纪都会稍微大一点,但如果走个后门,能让郡主亲自开口要人,那就完全有机会得到伴读的身份。弘文馆的教学质量不用多说,姬昭明自己就是例子,这事儿她也不敢保准,只是想试着运作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