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蔺箫虽然做这个任务,可她并不同情戚夫人,因为戚夫人被吕后收拾都是自己找的,只是因为她的野心太大,仗着刘邦这个靠山就疯狂的要抢夺刘盈的储君之位,吕后要是能容得下她,那就真是白痴了。

戚夫人也就是拿着吕后当了一个村妇,弃妇来对待的,认为吕后没有刘邦的后盾,怎么也是斗不过她。

如果戚夫人的儿子要是能够当上太子,刘邦一死就是刘如意的皇帝,不知道戚夫人会怎么对待吕后母子?后世人都看戚姬可怜,对于宫斗朝政的争斗,没有可怜与狠毒之别。

朝争宫斗就是你死我活,哪有妥协的。

虽说如果吕后仁慈一点,这样史书上就不会有毒妇的骂名,但这对于当时的吕后又有什么用呢?

除了这个虚名,吕后却要自己惨死,护不住自己的儿女和地位,只有后世的怜悯,值得吗?

其实刘邦的嫔妃不仅仅只有戚夫人,而其他嫔妃吕后基本没有过多的干涉,只是戚夫人看见自己有刘邦护着就为非作歹,处处与吕后作对。

看来吕后后是一个大度容人的古代女子,自己在除军中受尽苦楚,戚姬却跟在刘邦身边享福,戚姬还是那样目中无人,竟敢欺负刘盈。

自己的儿子叫什么如意,你们怎么那样如意?吕后就是一个封建制度下被束缚了手脚的女子,如果是现代女子怎么会能够容得下刘邦的那些个女?

而且当初吕后也没有把她做成人彘的想法,只是她自不量力,不服输还要继续斗,表示自己还有儿子,这不刚好提醒吕后要斩草除根吗?

接着就让刘邦让太子去战场上打仗,而且刘邦也妥协了,让英布带着太子上战场。

在吕后有一次苦苦哀求后才作废。

戚夫人对吕后做的远不止如此,若不是吕后在群臣之中的威望较高和同样心狠手辣,那么下场就可能自己后位被夺,女儿远嫁,儿子战死了。

刘邦这个人太不着调,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重色、没有一点儿亲情。

纯粹的一个白眼狼,根本没有记吕后对他做的贡献。

就刘邦的为人,吕后就应该恨死刘邦的那些个女人,刘邦死后就该一个个都除掉。

对于强盗一样的戚姬怎么整治也不过分。

蔺箫是特别同情吕后的,在楚军中吕后还要伺候刘邦的爹,为他尽孝他就没有领情,得了一个戚姬,就忘记了原配,不记吕后的一点儿好。

刘邦这个好色之徒,竟然要废掉太子刘盈,改换刘如意,刘如意一个小毛孩子,看出来什么有出息了。

既然是个有出息的人怎么就不懂仁义道德,不懂长幼之序,戚姬要夺刘盈储位,刘如意怎么能不知道。

像戚姬这样好抢夺的女人,肯定从儿子记事就在教授怎么抢夺别人的东西。

总之戚姬干的事比这些还要多,怎么现代人不是西汉人,蔺箫到了西汉,就是彻底知道了戚姬对吕后母子做的事,简直是罄竹难书,后世人只记结果,没有人懂得过程和原因。

众口铄金,只要一个史官记载了一句话,就会被后世人将蚂蚁变成大象。

恨意会让一个人疯狂,吕后也是气急了,能不拿戚姬出气吗?到了那个份上戚姬还是不服,和吕后叫阵。

说的人们怎么怎么同情戚姬,吕后不在的时候戚姬怎么怎么对刘盈好过。

一个想夺刘盈储位给自己儿子的戚姬,会对刘盈好?后妈有几个对后儿子好的?

戚姬可能早就想把刘盈弄死,太子之位就会成为自己儿子的,从她生了儿子的一刻就起了贪念,可不是一天才能酝酿出来的枕边风。

刘邦就让听信一个妖姬的蛊惑直言,废弃发妻的儿子立妖姬的儿子。

历史上有名的美女都有着悲惨的命运,其中死的最惨的莫过于刘邦的第二夫人戚夫人了。

戚夫人自恃美貌,却怎么都斗不过心狠手辣的吕雉。

在中国历史上,自恃美貌,横挑强敌,死得最惨的美女当属西汉刘邦的妃子戚夫人。戚夫人是刘邦在最落魄的时候得到的。

在和项羽的最初几次对阵中,刘邦都是输家。彭城一战,刘邦更是被打得丢盔弃甲,连父亲、老婆都成了项羽的俘虏。

刘邦一路逃到山东定陶,在一户戚姓人家意外地遇到了美人戚姬,也就是戚夫人。

戚美人当时年不满二十,擅跳翘袖折腰舞,且花样繁复,极具韵律美。

戚美人还长于鼓瑟,刘邦也是个音乐家,常常听着听着就跟着唱起来。

刘邦对戚美人很宠爱,无论行军打仗都带着她。

作为第一夫人的吕雉对此并无怨言。因为她早在灭楚之后就成功转型为刘邦的政治助手,而戚夫人不过是老公的红颜知己,职责分明,两不相干。

但是戚美人却逐渐有些不满意自己的定位了,也想涉足政坛,这边是戚夫人怎么死的直接原因,涉足政坛!

戚美人生有一子,刘邦取名为如意,听这个名字就知道他对这个儿子有多喜欢。刘邦称帝后,立发妻吕雉为皇后,立吕后所生之子刘盈为太子,封戚美人为夫人,刘如意为赵王。

刘邦老觉得刘盈这个儿子软弱仁慈,不像自己。或许是爱屋及乌的原因,他对刘如意非常喜欢,常说:“这个孩子像我!”

这些话让戚夫人有了夺权的欲望。于是,她夜夜在刘邦的耳边吹风,要求废了刘盈改立如意为太子。

作为政治家,吕后对于床笫之争毫不在意,但废立太子是大事,而且是与自己前途密切相关的大事,她就不能不管了。

起初,刘邦左右为难,摇摆不定。最后心里的天平还是倾向了美丽的戚夫人。这也使得之后吕雉对戚夫人恨之入骨,也是戚夫人怎么死的直接原因。

吕后知道自己人老珠黄,而且政权已经基本稳定,她靠感情和政治才能都无法战胜戚夫人,只能借助外力。

只不过,还没等吕后有什么举动,大臣们就不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