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容恪微笑,将她推开了一些,“夫人自便。”

    一贯和气的容恪,此时他的笑容浸透着一股淡然的疏离之感。

    冉烟浓莫名其妙,没有再巴结地上前了。

    送嫁迎亲的队伍北上,这一回,容恪似乎将一个月的路程做半个月地赶路,也鲜少再迁就她一些无礼的小要求,冉烟浓甚至连面都鲜少再见到他。

    一路平稳无阻地到了陈留。

    还未下车,明蓁姑姑神通广大地找到了被她私藏的红盖头,又取出来遮住了她的脸,到了城中,外头很是热闹,冉烟浓一听到熟悉的吆喝叫卖的声音,嗅到与上京如出一辙的包子香味,便按捺不住想下车。

    明蓁拦住了她,“等行完礼,成了世子妃,日后可让世子带着日日上街来,姑娘还有一辈子的时间,不急于一时的。”

    冉烟浓缓缓地一怔。

    她握着姜片的手也松了,一块生姜落在了裙摆处。明蓁一看,便叹了一口气。

    这块生姜是她给的,怕有些时候二姑娘要哭却哭不出来时,拿这个熏一熏便有了泪水,教世子心疼。可怜姑娘将这块姜握了一路,竟连世子的面都极少见到。

    她将那东西拾起来,扔出了马车门,又道:“陈留是大魏、夷族和月满的接壤之地,虽名属大魏,但郡中也有不少异邦人士,且闯北经商的人在陈留也滞留颇多,在这儿您要吃到上京的小吃也并不难。”

    冉烟浓思乡的情味被明蓁一句关于小吃的话,就冲淡了不少。

    不管怎么说,她还是在自己的国土。前朝为了讨好夷族,送去和亲的公主,到了最后白骨无坟、锦囊收艳骨,比起她来,又是何等凄凄惨惨。

    马车停了,落在了留侯府门前,外头的一个司职礼仪的男人扯着浑厚的嗓音长声道:“吉时到,请新人下马,跨火钵!”

    明蓁于是搀扶着冉烟浓下车,她的大红裙摆委实太长,一路上其实备了好几套红嫁衣,冉烟浓今日穿在身的已是她嘱咐人偷工减料剪了一些的,但还是险些踩到了裙裾,幸而有明蓁在旁服侍,她垂着眸,从绯红的红绸子底下看到一个火苗吞吐的火盆,心道这要跨不过还不烧着衣裳么!

    明蓁体贴地替她将红襦裙拾了起来,帮衬着她迈了过去。

    “请新人入门,倾洒杨柳甘露!”

    这是陈留的婚典礼仪,连明蓁姑姑都不懂。但还是依言等了一会儿,有四名侍女捧着白玉宝瓶出门,一人执着一根柳枝,玉臂手腕一抖,晶莹的甘露汁便洒在了冉烟浓身上。

    司礼的男人躬身道:“此是为祛了世子妃衣上风尘。”

    冉烟浓只想快点将这些繁文缛节弄完了,但后头还有一长串,她直是等了许久,才由着四名仆妇簇拥着送入喜堂,连明蓁姑姑都不能近身随行了。

    “世子。”一名仆妇唤了一声,冉烟浓才知道原来容恪也早已在场。

    她被送到了容恪身边。

    跟着旁人的指示,敬拜了天地,然后又告了高堂。

    容桀侧面瘫着,嘴角抽搐了几下,要说话,但容徐氏予他使了个眼色,容桀便闭了嘴,徐氏和颜悦色地捧出了两只封红的绢子,递给两人,“拿好。”

    冉烟浓道了谢。

    她曾听说,自四年前容桀一行从上京回去之后,这陈留的局势急转直变,留侯死了两个儿子,自己也落得一身残疾,终年卧床不起,于是这陈留的军政大权尽数落在了容恪手中。

    当年陈留忠心追随留侯的四个部下,因为闹矛盾,谁也不服气谁,后来闹得很大,连容桀也不服了,陈留险些岌岌可危,但自从容恪坐上了世子位,一个个却服服帖帖起来。

    也不知道容恪又使了什么手段,但总不能对他的叔伯,像待番州刺史一般捉起来吊着打。

    这陈留的风云变幻,真是叫人看不懂。

    但这喜堂内人虽多,人声却少,四下都处在一种极为平静、静到尴尬的气氛里头。好像谁一开口,便破坏了某种摇摇欲堕的一线平衡。

    还是司职礼仪的人道了一声“送入洞房”,这厢才热闹起来。

    于是吹吹打打地乐器奏鸣声中,冉烟浓被容恪携着手入了喜房。

    她一路走得谨小慎微,到了房中,外头的人不敢闹,里头的人合了门窗,冉烟浓才恢复了一点自在,“恪哥哥,你替我将盖头拿了好不好?”

    “嗯。”

    他从一旁取了一杆喜秤,挑起了压了许久的红绸,露出明艳花冠底下,那张绝色无暇的脸。

    “恪哥哥。”

    冉烟浓看呆了好一会,傍晚,天色半明半昧,烛火也半露半晦之间,容恪换了束发的珍珠,改用了白玉,尾后绑着一条通红绸带,一身锦衣华服,衬得他人如宝树,挂着元宵红灯笼的那种树,好看得会发光。

    容恪噙着笑,“夫人知道新婚之夜,我们应该做哪些事么?”

    冉烟浓摇摇头,明蓁姑姑每回说到这儿,她就脸红不已,闹到最后她几乎是什么也不知道,只是今日到城中时,明蓁姑姑说,那个又热又硬的东西,他今晚铁定会给她的了。

    她想,明蓁姑姑怎么知道他今晚一定会对她动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