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58章

    “很好,我知道你是孝子。

    我罗某人生平最敬佩的,就是孝子。

    老八,”他回身招呼着“暧昧声音”,“好好安排下亦鸣,跟你干,可别委屈了他!”

    “放心,老大!以后的日子有他享受不尽的好。”

    ***********************************************

    加利福尼亚的春天似乎来得特别早,中国农历春节过去才一个来月,槐树上的新枝便吐了嫩芽。

    夏文丹抱着一叠书行走在这片翠绿中,有些神思恍惚。

    “等到嫩芽萌出了头,三哥就该给你做好吃的了。”

    说这话时,是她初中毕业那一年的初春。

    虽然春寒料峭,他和她却并肩站在院里那棵老槐树下,看着那一点点萌出的新绿。

    他的手小心地拂去她额上的碎发,盯着她的眼,仿佛许下的是一世的承诺。

    他的母亲原做得一手好吃的槐钱饼。

    每年槐树开花以后,取那树上最嫩最鲜的槐钱,小心地碾碎了,与面粉、蜂蜜混合了,揉出千层饼的式样,再用小火细细烙了,端上桌上,清香扑鼻。

    从小,夏文丹就好这口。

    每年槐树开过花,便会缠着他的母亲讨要槐钱饼吃。

    他是什么时候从母亲那里学得了那门手艺,夏文丹不得而知。

    可是,他在槐树下说的那句话却如同那老槐树,悄悄地抽枝萌芽在她心中。

    她等待着那一年槐树开花……

    这一等,便是八年!

    “helen?

    !”

    迎面走过来的,是倪书成——她的硕士导师。

    “在想什么?

    我叫了你好几声,你也一直只顾埋着头走。”

    倪书成笑。

    “没有,只是看到这棵老槐树,想起我家里的那棵,估计也该发芽了。”

    “想家了?”

    倪书成是个典型的“abc”。

    父亲是80年代清大的留学生,后来留在美国航空航天局。

    母亲是台湾人,跟着自己的父亲在60年代的时候移居美国,现在是加州著名的牙医。

    倪书成是他们唯一的孩子。

    很小的时候,他就听自己的父母亲介绍中国,对那个生养自己父母的国度充满了向往。

    可因为种种原因,30年来,他从未去过中国。

    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对中国的热爱。

    与一般的“abc”不同,他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对中国饮食也颇多研究和爱好,甚至还能亲自下厨做两个中国菜。

    对于中国来的学生,他也总是多了一份特别的亲近,希望从学生们的口中了解更多关于中国的事情。

    夏文丹,也不例外。

    “才来,也不怎么想。”

    夏文丹笑。

    倪书成是这所大学中最年轻的教授,他的传奇经历是学生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虽然来这儿才不到一个月,她已经听说了好多关于他的故事。

    诸如,是获得“白宫奖学金”最年轻的学生;是美国高考历史上成绩最优的学生;是讲课从不看教案的老师,是比学生还要high的老师……

    其实这些对夏文丹来说,都不算什么。

    原本,在她的心中,他就只是个优秀的导师,能在他门下做学生满足了她小小的虚荣心,仅此而已。

    可是,除夕那晚,他邀请了他所有的中国学生去他的家里做客。

    她看到了他科学家的爸爸,他牙医的妈妈,他们一家三口在那间宽敞的明亮的整洁的厨房里忙碌地准备着除夕晚餐。

    期间,他曾向他们求教关于饺子的包法。

    “没办法,我爸是中国南方人,我妈很小就到这边来了,他们都不大会。

    我这30年,最想学的,就是这个了。”

    满屋的人只有她和另一个来自东北的女孩上了。

    女孩挽起袖子顾着自己不停地包,只有她,一边小心地包着一边慢慢地给他讲着具体的步骤。

    他学得很认真,在开着暖气的房间里,鼻尖上一会儿就现出两滴晶莹。

    “是这样,对吧?”

    他小心地捏好那小小的饺子皮,递到她眼前,仿佛一个等待老师表扬的小学生。

    她抬头,一眼就看到那个像“小包子”一样的小东西,还有,那鼻尖上的点点花花。

    她禁不住笑出了声。

    “你来一周了,我第一次看到你笑得这么开心!”

    他说,也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看得夏文丹微微有些发怔。

    就这样,她和倪书成熟识起来。

    课上,他是最称职的老师,她是最努力的学生;课下有空的时候,他们也会一起讨论一些有趣的事。

    倪书成的体内虽然流着中国人的血液,但他却天生带着美国人的幽默。

    和他在一起,很多的事变得轻松自在,连那些心底深处最无奈的忧伤也似乎淡化在他爽朗的笑声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