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曾山听到这话,立刻知道,正题来了。前面绕来绕去绕的都是虚头巴脑的废话,现在才来实实在在的干货,于是摆了摆手,笑着说道:“此话可是不当讲啊,我这刚刚继任,手上又是光杆司令,一没权,二没人,能救得你什么,莫取笑你家世叔了,难道要你世叔抗着枪同你去杀敌观阵不成?”

    龙致远没有理会曾山话中的骨头,从怀里面掏出了一沓纸张,恭敬的交给周世伟,示意他把这些东西递给曾山。拿着纸张略微翻了几下,曾山心中顿时一惊,猛然抬头,望向这位厉害之极的世侄,问道:“这是什么,老夫没有看错?是关外蛮人的要求立县的文书?你不是说女真人不肯服帖,老是要闹事么?眼下这个算得什么?”

    呵呵一笑,指了指哪一叠纸,龙致远笑着说道:“世叔啊,这天下的事情有人反对,必然有人赞同,关外有人仇恨小侄,肯定也有人拥护朝廷,想要染沐朝廷的光辉,进而走入文明的气息之中,所以才请立县,为自己族人谋百年基业。”

    咳咳,咳嗽了几声,曾山眼睛一斜,毫不客气的开口说道:“贤侄,这都不是外人,你拿这种官话、套话出来糊弄谁呢?你要想老夫同意并且符合你这么做,总要给个理由吧~!”

    理由?哼,是好处吧,这好处明白着的么,你居然还装糊涂,那么我就点明白来。龙致远轻轻叹了口气,说道:“世叔,你可是冤枉小侄了,我说的这些可不是说很么官话套话,事实上,现在关外的女真人的的确确的分成了两个部分,一群是想要归附王化,一群则是想要保持传统女真生活的,而小侄现在虽然同归附王华化者这边占据了主动上风;

    但却少了朝廷的大义和旗帜,无法让普通女真百姓归心,所以为了关外的长治久安,才有了这么一说,立县之后,朝廷能够名正言顺的驻军,让这些化外土地变为大明所有,如此既安定了人心,又开疆辟土,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小侄斗胆请世叔代为上书陈情一番。”

    听话听音,曾山忽略了前面的一大通话,就只品茗着最一句‘开疆辟土’四个字。如果自己领衔上书,那么必然朝野震动,想必皇帝陛下肯定也会高兴的。要知道别看先自爱似乎朝廷之中一片平静,没有任何风暴刮起,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张居正事件之后,皇帝陛下亲政三年有余,一些情况已经明朗化了,皇帝陛下独张皇权的决心任何一个稍有政治素质的人,心中都非常的清楚明白。

    而自从山东事变、郑贵妃产子,皇权同文官集团的利益冲突日益彰显,愈发加剧,眼下是暴风雨最后的宁静,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开始决战和对冲,可以说当下正是皇帝陛下同文官集团交火做最后准备的键时候,到底是东风战胜西风,还是西风战胜东风,就在眼前。

    事实上,你准备做的越充分,那么你的政治资本自然而然也就愈发的强,对之后权利的划分也有决定性的意义。什么是政治资本?说起来似乎很抽象,其实说透了就是你能够做出什么让人感觉你能胜任这个政治职位的事情,进而让其他人赞同你,拥护你,使得拥有你能够掌控好手中的权利民心舆情,是对整个政治大局走向能够左右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力量。

    而皇帝陛下现在缺什么?缺的就是有拿的出手的政绩~!清理罗教算不得什么政治资本,最多只能算是守成之举,要知道内部动荡,普罗大众最先的责怪对象必然是皇帝陛下本人,而不是觉得陛下有什么大能耐,但是开疆辟土则不同,完全是另外一个概念。

    当前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果有外族之人上表要求立县,这说明什么?说明大明的政通人和,异族归心,说明了皇帝陛下亲政之后执政的方略没有错误,说明了皇帝是英明神武的存在,要不然为什么大明百多年都没有开疆辟土了,到了本朝皇帝亲政之后,顶着众位大臣的压力,把曾山派到辽东来,立刻就有异族请求立县归附呢?这不是恰恰说明了皇帝陛下用人的独到之处么,和他的本事?所以这立县的请求,说透了就是给皇帝陛下脸上赤裸裸的贴金。

    既然皇帝陛下是英明神武的,那么同皇帝陛下作对的,肯定就是一群愚蠢的无能的对象嘛,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面都会有这种直观的概念。那么这个时候,文官集团要是冒充来同皇帝陛下唱对台戏,那会给天下人何种印象?那么舆情民心会站在何处?这都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因此立县这件事不在于它给大明增加了多少疆土,事实上它的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思量完之后,曾山心中暗叹一声,这龙致远送上来的礼物,真是让自己连不接都不可能。前面说了立县能成为皇帝陛下的政治资本,那么何尝不能成为他曾山的功勋呢?毕竟是曾山到了辽东才有的举措么,如此大事,天下皆知,最后必然好处多多,而前面说过曾山到辽东最需要的是什么,说透了就是两件事情,第一件掌控辽东,为贵妃之子登基服务;第二件捞取功勋为出阁入相,更进一步做准备。

    前一件,先不说,曾山现在根本无法掌控辽东,几次文官、武将的会议,看上去一众人等对自己恭恭敬敬,但实际上,政令下达,总是有这样那样的推诿理由,让你有怒发不得,有气生不出,只能憋闷着等待时机;

    当然曾山知道,并不是龙致远在背后玩的花活儿,故意使坏。而是因为,这边地辽东多年来受到外敌入侵,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排外心态,如果没有本地豪强的支持,根本打不开局面,而这个切入点就是龙致远,所以他才有抛开一切事物,急切同龙致远见面的因由。

    现在见面之后,这方面的事情还没有谈,他这个巡抚如何能够得到龙致远的帮助对辽东实现控制,进而又不威胁龙致远自己的利益,让两者之间能够相辅相成的得到互补,龙致远就抛出了这么一个立县的议题,等同于送了一个大大的功劳给他,让他能够获得开疆辟土的殊荣,在明史之上都会留下痕迹和烙印,对日后的前程大有补益,他怎么能够不开心呢?

    只是这份开心的背后隐藏着不安,正所谓无事献殷情非奸即盗,更何况龙致远这中什么都算到死的小狐狸呢?想必这么大的好处肯定不会白白送给自己,一定有要求的,只是不知道他对自己能有什么要求,自己要付出何种代价?

    “上书不是问题,化外之民心念国朝,仰慕大明文化,想要归化大明这是好事情嘛,只是老夫高高继任,这些事情乃是贤侄一手操办的,没有半点功劳,怎么好冒此大功呢?我看着上书还是以你为主,老夫听闻你获准了直接上书皇帝的特权么?完全可以自己上奏,不需要经过老夫我的手,多此一举嘛~!”反正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曾山也不愁会飞走,所以根本不急,只是慢条斯理的在哪里推搪着。

    点了点头,龙致远倒也不同他虚与委蛇,直接说道:“伯父这话说的是,虽然这份功劳算不得什么,但是也是边关不少将士用鲜血染红浇灌出来的,为了实现这份荣耀,死了不下千人,他们都是大明的勇士,国家的栋梁;

    小侄是内臣,不是外臣,有些东西内臣提出来的必然遭受外臣的天然反对,如果小侄上书,担心会落下口实,给人寻找各种借口污蔑功臣,进而诋毁这次立县,将一桩原本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硬生生的摧毁了,更加让所有立下了功勋的将士们没有办法得到赏赐,如此才真的是让小侄决然不能忍受的事情,没有脸面去面对死去的战士和英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