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在我家乡村东头有一间破茅草屋,那是运飞爷爷居住的地方,那屋子真的没见到一砖一瓦,全是用泥少土石建造的,在上面刻画写字很流畅,被劝说了几次就很少在上面涂抹画画了。茅草屋隔着着一个大坑,对面就是庄稼田地,然后到尽头就是我们学校,小学时的校园,距离很近,每次上学前我们都会到运飞爷爷那里去玩,听到铃声我们再跑到学校都来得及。运飞的爷爷是个瞎子,他总拄根棍子总喜欢依偎在茅屋旁的一颗高大梧桐树下,而我和为才,运飞,少杰还有弟弟书阳等一群小伙伴就依偎在他身边听他给我们讲故事,有成千上万的蝗虫,有泛滥成灾的洪水,还有坦克炮车,国家军队路过我们村,都是家乡曾经发生过的我们从未听闻的事情,听运飞父亲说,运飞爷爷的眼睛是因为一次红眼病导致的,家乡在某一个时期几乎全部人都眼睛发红肿胀,在我们听时也禁下意识用手去揉揉自己眼睛。除了像是在回忆运飞爷爷他自己的故事之外,还听很多神话,古代历史人物故事,我自己从小也看过不少,但比较起运飞爷爷所知道的故事简直小巫见大巫,有时也会突然想到我涛舅,就感觉像他们这些大人们任何事情好像都比我们懂得多。

  苏秦头悬梁锥刺骨的故事我有看过,再听运飞爷爷讲也依然非常有趣。苏秦从小志向远大,家里以为也能出人头地,合计着给他凑集了一些钱让他去外面闯荡。但是外面的世界并不简单,很是复杂的,苏秦自认为可以说动王侯,但是自己凭借自己感觉出来的才华不是自己说有就有的,即使有,你也还得由听者来评判的,果不其然,苏秦先在周显王那里对他讲了一大堆,但人家根本就没用心听,随意就给打发了,结果也就先在老家周显王那里碰了钉子。看到西边秦国已经发展成为大国,觉得将来势必会崛起,一定要抱紧这样的大腿,于是又来到了秦国,找人拖关系总算见到秦王,给秦王描绘了一个能吞并天下的大蛋糕。但是呢,秦惠王才处死了也过来游说的商鞅,这不还没多少时日,又来一个说客,很是厌烦这些,也想宰了苏秦,但想想这苏秦是周天子家乡的人,自己本来是给人家养马的,因护驾有功,才被分封为诸侯国,有了正式的编制,虽说周朝衰落,但借周天子的名义还是能做很多事情的,只得对苏秦说自己国家还在发展中,时机也未成熟,况且自己也没有这个能力,就拒绝了苏秦。

  果真想像很美好,现实很残酷,还好苏秦也没有自暴自弃,没能让人信服自己,只能怨自己能力不行,也无话可说,自己简单收拾一点物件,就又乖乖跑到老家田边堆柴草的屋子里面专心研究,于是也就有了苏秦头悬梁锥刺骨的故事。自己念书念累了,眼皮粘到一块儿怎么也睁不开,就直接拿起锥子在大腿上刺了一下,刺得血都流出来了,自然也有精神了,然后继续接着又念下去。实在是困得不行了,也总看着看着打磕睡,为了不把这些时间浪费掉,为了不让自己打瞌睡,他就拿根绳子一头吊在房梁上,一头吊住自己的头发,当他打困了打磕睡时头会底到桌案上,而这时那根绳子就把紧紧把他揪住,就这样脑袋一顿,头发一揪,瞬间就醒了,毫无睡意。就这么地悬梁刺股苦苦地熬了几年光景,读通了讲军政王侯政要的阴符,读熟了姜太公的兵法,也记熟了各国的地形、政治情况和军事力量,还专心研究了各国诸侯的心理,最后流说六国,佩六国相印,好不威风,也最终走上了人生巅峰。

  也是苏秦比较智慧,比较聪明,记得读孟郊《登科后》那篇走马观花心情得意的诗,也想到另一个词,走马观碑,就是说苏秦的聪明。苏秦的老师也是能感觉到他的天赋异禀,认为自已也经什么也教不了苏秦了,于是要带他去洛阳城拜访有名之士,两个人骑马走到洛阳城外,苏秦不时看路边的石碑,他老师说你要是看的话咱们下马看完再走吧,苏秦却说自己已经看完了,老师不大相信,然后苏秦就把石碑上的内容一字不差的背了下来,他的老师无不惊叹说苏秦真是个神人。苏秦走马观碑的消息不胫而走,也传为了美谈。

  但是如同孔子那样,苏秦应该也是生不逢时,在当时游说就是一种普遍的风气,只要有点知识,有点本事,都可以到处游说,就像孟子也是如此,一天到晚到处见这个诸侯,见那个诸侯,用自己的学说游说各诸侯,而各个国家诸侯虽然尊重他的学问,但就是不用他,有本事,有能力,那当时那个年代也真是屡见不鲜。

  也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在那个时候大家都喜欢随身带佩剑,带佩剑的作用自然是用来防身的,毕竟是战国,战乱年代,苏秦也不例外。古人背剑的方式是剑尖朝下,剑柄朝上,最为平常的背剑法方法,但苏秦不一样,他有自己的方式方法,他习惯将剑尖朝上,而且要把剑斜跨着背在背上,很独特,有自己的个性。后来武术中出现的一种招式就是手中握剑,然后绕背让剑尖向上后跨于后背,这个武术招式看着是挺帅气的,没练过武术,不知道实不实用,但看到这背后握剑的动作还是会让人不经意想到苏秦,甚至还有名字,苏秦背剑,就是这一招,实在有趣味。

  除了听运飞爷爷讲的关于苏秦的故事,后来自己也有看过一些,而且也都与现在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像那个前倨后恭,现在也依然如此。在早年苏秦游说不成,家里给筹集的钱财也花光了,无奈只得乖乖回老家,家里人看到他穿着破衣服,趿拉着草鞋,挑副破担子,一付狼狈样,穷困潦倒的模样,一到家就被他父母狠狠地骂了他一顿,而他的妻子也坐在织机上织布,看也不看他一眼,他让嫂子给他做饭吃,嫂子也不理他,扭头转身就走开了,家里人都对他不屑一顾,也是这样受了很大刺激,才能头悬梁锥刺骨地读书熬过那些艰苦岁月。学有所成,把功夫练到家后,再次出去游说各国诸侯,最终赵王很是喜欢他的合纵战略,然后拜为相国,要啥有啥,之后又带着大队人马,准备游说楚王。在经过自己的老家洛阳,父母听说苏秦拜相了,赶紧出门打扫房屋,杀鸡宰羊,还带领家人跑到三十里以外的地方去迎接他,​妻子满是崇拜的眼神看着他,而他嫂嫂也跪在地上不停给他磕头,苏秦很好奇,就问他嫂嫂为何以前瞧不起他,现在反而要这样子呢,他嫂子说到你现在有权又有势力,还有那么多钱,当然要对你恭敬呀!不仅是苏秦万分感慨,在现在我们也时常会感慨万千,在自己没有钱没有势力的进修自己父亲都不认这个儿子,等到有钱有势力,自己发迹了,所有亲人们都对自己毕恭毕敬,总听人家常讲那句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都是有深刻道理的,亘古不变的人心。

  苏秦最初是想帮助秦国统一天下的,但当时的秦王不听,自己也一直记得这些仇念。之后在赵国拜相,然后去了相对弱小的韩、魏两国。用激将法把韩王,魏王说服,说两个国家也曾赫赫一时,现在却侍奉秦国,虽然国家人民能够平安,但总是低人一等,而联合赵国,各诸侯平等联合抵抗秦国,不是更好嘛!就这样合纵六国不消时时就成功了四国,之后再去游说齐、楚这两个大国也就大大增加了成功率。苏秦就凭借着自己的一张嘴,按照自己所想那样,依次把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国君说服,拜六国相印,统率六国兵马,完成合纵,让从西边逐渐强大起来的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就连讲起这故事的人也时常回味,津津乐道。

  但苏秦后期有点惨,被五马分尸了,也是自己比较狠,对自己用的手段。后期在齐国中做客卿,齐国自然也有许多人在齐王面前和苏秦争宠,于是那些人就派刺客刺杀苏秦,所幸命大,苏秦重伤没死,齐王派人捉拿凶手,却一直没有抓到。苏秦重伤,在他临死时,向齐王出主意说,在我死后请在街上把我五马分尸来示众,对外就说苏秦是燕国的奸细,是来齐国刺探军情的,这样就可以把凶手抓到。齐王按照苏秦的办法,等苏秦死后,就对外悬赏黄金千两,要找刺杀苏秦的功臣,果真有人上钩,有四个人就坚称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也煞有介事地问,我是相信你们杀了苏秦,但你们四个人这黄金怎么分呢,这四个人就乐滋滋地说,每个人二百五,齐王脸色突变,勃然大怒,下令把这四个二百五全推出去斩了。

  直到死苏秦还在用着自己的智慧,确实有他过人之处,不过能够成功,除了他自身的真实才学外,尤其需要结合当下环境形势,要能审时度势,这也是必需所要具备的,就像我们在运飞爷爷身边津津有味听故事时,听到学校铃声响起,起身背上书包拔腿就往学校飞奔,在每二次铃声响起前早已安稳端坐在教室等老师来上课了,智慧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