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砰砰砰”

    相同的时间,门口响起来了敲门声。

    “佥事,大乘总部搜查到的材料基本上已经整理好了。也大体过了一遍了。”

    “有没有发现异常的地方。”

    “暂时没有发现。咱们第二遍搜查重点看哪里。”

    景道生思考了一下说道:“现在咱们主要有两个点存疑,第一就是广场枪击案,第二就是宁飞扬失踪案。咱们先从广场案调查起吧。”

    在不少侦探题材的艺术作品中,观众读者总能看到技侦人员专注、仔细的形象,他们总是能透过重重“迷雾”,准确捕捉到狡猾的犯罪嫌疑人留下的蛛丝马迹。

    但是现实当中的技术侦查工作却显得有些枯燥无味,因为要对大量的证据和数据做反复的推理分析,以保证证据的完整有力,给予相关侦查部门侦破案件最大的帮助。

    现在景道生和舒鸿祯正在做的环节就是数据筛选环节,一个最过枯燥的环节,也是最为基础的环节。没了这个环节就没有后续的一切推理和进展。

    在这个年代,人工智能已经相当完善,再也不像三十年前的“人工智能”一问三不知,只能和人类下下棋做点简单重复的工作。

    二三十年前的智能聊天程序和人类聊天都是“我好像不明白你的意思。”“请你再说一遍?”“或许你可以换一个问题。”这样的白痴回答。可以让使用者瞬间脱离愉快和理智,走向痛苦和暴怒。

    而一百年前就已经提出的“图灵测试”1在当时也是远远摸不着边界。然而随着新海市为首的高新科技研发聚集地的攻坚,让人工智能迈向了新的高度。在各个行业中覆盖度更广更深。以聊天的形式来进行图灵测试也基本上达标。

    在这个一切都是数据的时代,巨量的数据自然也离不开机器的计算处理,此次大乘公司搜查回来的数据足足有一千万太字节,装满了一百个军规级储存箱。

    解压为读取状态更是十倍之大,如果让人工来审查筛选的话,找一百个人一辈子也看不完这些海量的数据。

    所以如此之大的数据,自然离不开强大的人工智能检索的帮助,让操作者能够迅速的找到想要看到的节点。

    “咱们重点放在枪击发生的前后三天,我筛查广场上的记录,你筛查大乘总部大厦的记录。”景道生做出了指示。

    “明白。”

    不知不觉已经接近中午,二人一言不发面对海量的数据已经一上午了。

    突然舒鸿祯打破的沉寂,抬起头兴奋地说道:“我找到一处可疑的地方!”

    景道生迅速凑了过来询问道:“哪里?”

    “你看这个记录,枪击案当天是六月三号,大乘公司在第二天凌晨偷偷更换了部分幕墙。”舒鸿祯指着屏幕说道。

    景道生有些不解,问道:“什么叫偷偷更换?”

    “所有大乘原先也有更换过大厦幕墙,但是这一次更换记录却不太一样,没有明确的更换记录。”

    “那你是怎么知道他们把部分幕墙换了?”

    “你看这里,一项大物件的运输调运记录,还有这里,后备仓库大物件的取出,这两个记录明显是一起的。随运输车队一起出车的是一个高空作业小组。虽然运输物件和高空作业的详细信息也同样没有注明,但是以我的推导,他们极有可能就是更换了大厦部分幕墙。”舒鸿祯熟练地切换展示着各种关键信息。

    “大乘公司作为一家大型专业的企业,这几个记录的信息,少的可怜,可以说极其敷衍,但是这又是涉及大厦修缮的重要工作,纸面记录如此模糊,明显是有问题的,掩盖着什么东西。”舒鸿祯有理有据地说道。

    “以上的这些逻辑上没有问题,但是我有一个问题,这幕墙修缮和枪击案有什么关系。”景道生疑惑地问道。

    “佥事,您回忆一下,广场枪击案的细节,弹道分析是从大乘大厦射出的,但是大乘大厦面向广场的那一面是封闭的,从这一点来分析,无人机射击相对于固定平台射击的可能性大一些,但是从当下无人机的隐形技术和高能武器搭载技术来看,又是不可能的。”舒鸿祯缓缓叙述着广场枪击案的一直细则,帮景道生回忆。

    景道生听到这里双眼一亮,“你是说,大乘公司极有可能通过破坏大厦幕墙来实现设计的,然后事后深夜封锁现场的时候,偷偷再更换被破坏的幕墙,来达到‘完美犯罪’?”

    “是的,我就是这样认为的。”舒鸿祯认同道。

    “我还是没想到怎么实现的,你和我说说。最近这些案子真是把我的想象力榨干了。”景道生不耻下问。

    “是这样,佥事我问您,枪击是不是红外激光?”

    “是。”

    “红外激光属不属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