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美国总统候选人罗斯福凭借着“向中国人学习,提高国家对宏观经济的干预和管理,提高公共投资来保障就业”从而赢得了美国人的欢心,当选为新一届美国总统,开始其“新经济政策”。

    持续性的经济危机使得各国都在高筑贸易壁垒,国际贸易的减少更使得市场萎缩,加重了危机的程度。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策划了“东北事变”,“东北王”张作霖在乘火车前往山海关时,专列在经过大淩河铁桥时,列车被日本满铁警备队预先埋设的炸药炸毁,张作霖当场被炸身亡。

    张作霖此行正要去山海关与中央签订“易帜”协议,老张判断形势,果断决定准备放弃东北的地盘和军队以换取全家今后的平安富贵。

    当晚,日军借口“维持治安”向驻守奉天的东北军发起攻击,赶往大凌河出事现场的张学良判断错误,认为日本人只是在找借口挑起纷争,向奉天的守备部队下达了“不准抵抗”的命令,关东军仅用一个旅团加上两个铁道守备队就轻易占领了整个奉天。

    其后日军开始源源不断地开进东北,东北境内只有自发的义勇军在进行顽强的抵抗。

    总统林铄在得知“东北事变”,日军入侵的消息后,严令张学良组织反击,并立即调动共和军四个集团军星夜从呼伦贝尔及黑龙江、内蒙和热河分三路进军东北。

    “东北事变”是关东军与日本军部一帮少壮派军人搞出来的,事先并没有严密的作战计划,直到关东军连续占领奉天和长春等主要城市后,军部这才被牵着鼻子陆续把军队陆续开进中国。

    进占东北的日军兵力只有不到三个师团7万多人,在共和军四个集团军三十多万兵力的强大压力下,日军只得放弃长春,退守辽河一线和吉林、黑龙江东部山区。共的军在收复长春后却奉令原地驻防,与日军隔山相持,不再继续进攻。

    共和军与日军在东三省各占了一半的地盘。

    外交总长王宠惠奉令与日本政f交涉,并投诉到国联,要求日军撤出被占中国领土。

    日本人对国联通过要求其撤军的决议置之不理,并扶持原东北军将领满族人熙洽在奉天成立了一个“伪满洲国”,中日关系急剧恶化,却没有引起全面战争。

    日本人对战争的准备不足,而共和政f方面主要是因为苏俄红军的异常调动,另外也想再赢得几年发展的时间,尽管口水满天飞,照会一个接一个,但在东北前线双方军队却默契地拉开了一段缓冲区。,

    东北地区反而呈现一种诡异的安宁。

    张学良由于轻易放弃奉天而饱受国人唾骂,不得已只得辞去东北边防督办兼东北军总司令一职,“出国留学”,近十万奉军随后开始接受共和军的整编。

    虽然“东北事变”中双方交战不算激烈,日军和共和军各伤亡一万多人,但两国军方高层都以意识到两国最终难免一战,除非日军现在肯退出东北并交还旅顺军港。双方磨刀霍霍,都在加紧军事准备。

    共和政f担心苏俄红军趁机向并不太稳定的西伯利亚和中亚进攻,此时爆发全面战争而影响到自己的工业发展计划,从而采取了克制的态度,这也助长了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势力发展,毕竟关东军在东北的冒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占领了近三分之一的“满洲”。而在国内,包括总统林铄在内,国务总理陆徵祥、外交部长王宠惠成为三大“卖国贼”。

    外交部长王宠惠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被学生围攻,受到毒打,其后愤而辞职,林铄挽留无效,只能重新任命施肇基出任外长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