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过年的时候,十四的表现没有引起任何的怀疑,当然后宫的举动也没有使阿哥们注意,这不是他们的负责范围,他们也管不着,那是康熙的任务。

十四在暗地里潜伏着,等待时机就会发起致命一击。

怎么感觉跟四四这么像呢,四四在活出丧之前连滢心都不知道,十四也是一样。所以说这两到底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很多方面都是无形的相似,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十四向四四学习的,不过这样的可能应该不大。

十四的真实意图没有人知道,就是得了他吩咐的心腹手下人,也在这段时间里被十四派了很多的任务,包括政事方面的什么都有,这样十四的真实想法就淹没在了海量的事件当中了。

但是十四仍然是小心翼翼的,要知道,皇阿玛加上几个哥哥这不是好对付的,十四并不知道四八已经联合了,只是认为他的很多方面都有限制,皇阿玛应该不会做到这一步。

十四也纳闷了一阵子,但是很快就明白了。

如果他跑了,说不定是谁顶缸呢,看来几个哥哥都采取了行动了。这样一来,自己的举动更要保密了,但是十四相信他的计划一定能成功,想到几位哥哥也是对手,他还能成功,这样的成就感还是挺强的。

十四只是想到了他们会各自动手,但是没有预料到四四和老八居然合作了。

十四认为他们可是宿敌,不存在合作的一天。

但是十四忽略了一点,当他们的共同利益受到损害,当他们有一致敌人的时候,合作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很快十四就能够亲身体会到这一点的。

康熙五十一年悄悄的来临了。这可是热闹的一年,是儿子大战老子的一年,是康熙和九龙大pk的一年。

康熙看着这一众闹腾的儿子们,康熙也明白。

限制十四的不仅仅是他,也有几个儿子的功劳。

尤其是已经跑了的,本来出手的似乎只有四四和老八一党,貌似后来老三还有老大也都有通风报信的嫌疑,只是他们没有四四和老八那么热衷罢了。十四是挺悲催的,因为他被很多的人一起惦记,但是怎么朕就怎么感觉朕更加悲催呢?

这个皇位至于让他的儿子们这个样子吗?

难道皇位就是吃人的老虎,也不是啊!

前世的时候这些儿子不是争的都挺欢的吗?怎么重生以后性子都改了呢。

难道重生以后人的个性会变。

不对啊!朕就没有什么变化,只是认识的更深了,知道的更多了。

就算朕的儿子们也是如此,但是权力欲是人最难以更改的,如果说一个儿子这方面变了,还能算是正常的话,那么都变了,这可怎么说?

好不容易有一个看着没有变得儿子,结果还没几年呢,就跟那些逃跑的儿子一个德性了,难道真的是朕压迫的狠了。

不对,朕这是磨练他们,给他们机会,总不能朕去辛苦,让他们悠闲吧。要知道朕是君父,所以用儿子替朕办事当然是没有错的。

他们闹,折腾,能有什么事?

没事,朕是他们的皇阿玛,他们前世夺嫡的时候没有跳出朕的手掌心,现在想要弃嫡了,难道就能逃出掌握吗?

当然是不可能的了。

实际上康熙郁闷的是,他为了防止夺嫡,从根本上拆散了八爷党,还有许许多多的举动,结果都白费了。

他几个儿子的行为超出了他的估计,所以他只能重新安排,以前的一些预先的布局都白费了,使得康熙第一次的计划失败。

结果就是后面一系列的例外,康熙感觉几个儿子的做法都出乎了他的意料,但后面他有准备的时候,可是他们就是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成功。

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所以康熙也担心十四最后会走上成功的道路,可是那是成功吗?

不过有了其他几个儿子做帮手,康熙认为这就好多了。这样的阵容,老十四怎么看都怎么不可能溜得掉。

但是康熙没有预料到,十四的决心这么大,就是在犯法的边沿上行走,十四也要实行他的计划。

在科考前,十四将他准备的题目选择呈给了康熙,十四清楚的知道每一页的内容,他练习了不少,然后看着康熙翻到的页数,这个是十四估计的,看着康熙满意的笑容,十四也很满意。

要知道这些都是他细心挑选的,绝对都是符合大清现在发展需要所拟出的题目,这一方面,十四是不敢马虎的。因为他要确保他后面行动的成功。

十四看着康熙似乎圈定了什么,然后康熙合上了册子,对十四说道:“老十四,你选得不错,朕再看看,就从这里选了。”

“歇歇皇阿玛的夸奖。”十四终于放下了一颗心。

“你很用心,这样很好,你先下去吧。”

十四听了,行礼以后高兴的下去了。

十四很快就将册子的内容扩充了一些,然后开始布局。

很快康熙的题目出好了,十四探听不出皇阿玛到底出得是什么,但是他根据种种迹象断定是他列出得那些。

在十四看到康熙将题目交给今科的主考官以后,十四知道,他的隐瞒和他的暗中行事可以告一段落了。

剩下他要采取的行动刚刚相反,是要高调,但是不能让人查出他是主谋,这并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