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姚玉朗直接将东西给了她,说道:“六殿下要宁心静气,别气死了。”
闻言,李凝儿更是好奇,当即开始认真的看那些答案。
李不器的猜物答案是:太简单,没意思。
刻阵答案,不是阵法线条,而是在木牌上,歪扭歪扭的刻了几个字:做不到,没意思。
策论的答案是这么写的:赈灾这么基础的东西,都不会吗?
广开粥棚,往稻米里掺麸糠、掺砂砾、熬粥赈济灾民。
至于麸糠、沙砾的掺杂比例,你们自己看着办,别吃死人就行!
一篇策论,满打满算六十七个字!
然后是阅卷师长的批注,也很简单:
猜物,用时三分之一息。
刻阵,用时五息。
策论,用时五息。
皆是所有考生中用时最短。
看完这些,李凝儿的那张绝美的脸,已经是完全紫了,就好像是幽瑾安的那袭紫衣。
她此时的心声是:“我要治这李不器的罪,不论他是不是有幽家护着!
用掺杂了麸糠和沙砾的大米熬粥,这是赈灾吗?这是害命!
这李不器到底是何尝毒的心肠?
如今光明神国陈兵北方,与幽州军对峙已久,常有摩擦。幽州军杀性极盛,稍有不慎,便是再燃战火。
大乾国内又遭逢蝗灾,灾民无数,可谓内忧外患。
今年的策论题目,以赈灾为核心议题,让考生们写出心中的赈灾方略。
便是有“一石二鸟”的意思,在考察考生才华的同时,更能集思广益。
若是真有上好的方略,朝廷稍加修改之后,没准还真能解决当下面临的严峻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李不器写出这样的文字,是想要激起流民之乱,给光明神国以可乘之机,动摇大乾社稷吗?
此人当真是该死一万次!”
想着这些,李凝儿甚至开始颤抖起来。
这时,姚玉朗说道:“六殿下息怒,这是老师给我,也是给你出的一道题。”
李凝儿深吸一口气,说道:“姚师兄,怎么看?”
“老师的心思,我怎么可能猜得透?但老师如此做,就一定有其深意。
若是六殿下也没有头绪,不妨等到午后发榜之际,与我一同去问问那李不器。”
李凝儿想了想,说道:“但若是你我去问李不器,会不会被院长大人看作是不合格?”
姚玉朗微笑道:“自然不会,因为我没有让六殿下立刻就把李不器抓了治罪,我们便已经合格了。
不懂就要问,这是最简单的道理。”
…………
时至午后,风雪渐歇。
泰一山的满山青松上,挂满了薄雪,风景如画。
此时,在一处巨大,且光滑如镜的崖壁前,已经聚集了无数的人。
这面崖壁,便是用来公布前三项考试成绩的榜单,名为:青云榜。
某一刻,伴着一道悠远的古钟嗡鸣声。
青云榜上开始有阵纹勾勒出的文字,渐渐显现而出。
一共有五张榜单。
前三张分别为猜物、刻阵、策论的成绩排名,各取前一百名。
第四张为综合评定前三项考试的成绩,而有资格登山的人。
因为前三项的前百名中,有很多重叠的名字,所以第四张榜单上不足三百人,只有一百一十二人。
第五张榜单,则是有资格留在泰一书院学习,但不能登山的考生名单。
没有资格登山,但却可以留院学习这事,看似矛盾,实则不然。
按照李不器的理解,这便是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区别。
有资格登山,然后真的在登山中取得了不错成绩的考生,便会由泰一书院的师长,收为亲传弟子。
可以类比为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
而那些留院学习的考生,便是普通的本科生,平时上上大课,闲暇之余看重自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