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转眼间就是1878年的初春了,自打静琳出嫁以后,李家似乎就没有了欢声笑语,年前无双母子跟随战豪已经去了天津,家里只剩下坤娘和少康母子两个了。

    这一天傍晚,少康从外面干活回到家,早已饿得前心贴后心了。

    疲惫和伤痛都不算什么,只有这饥饿最难忍,整个人心慌得不行,似乎干什么都没有心思,只想找吃的。

    如果此时知道哪里有粮食有饭,只怕是再苦再累,少康都能奔跑向前!

    然而他到家里却是清锅冷灶,没有饭可吃了。

    他跑进窑洞里去看娘,却看见未过门的二嫂子林月莺陪着娘坐着,他揉了揉脑袋,叫了声:“娘,二嫂!”

    月莺没听少康叫过嫂子,一直都叫自己月莺姐,腾地脸就红了!

    坤娘笑着看了月莺一眼,拍了拍她的手。

    少康又急着问:“娘,有吃的没有,我快饿死了!”

    坤娘急道:“哎呀!忘记做饭了!今儿你二嫂子过来有事跟娘说,娘一高兴竟忘记做饭了!这就给你们做饭去!”

    “娘啊,我等不及,有啥现成的我先吃两口!”

    “现成的?除了那缸里还有两棵酸菜腌着,别的啥也没有。”

    少康二话不说,直接奔向酸菜缸,打开盖子,提起一棵酸菜也不清洗,就直接往嘴里塞去!

    “哎呀我的儿啊!那得多咸多酸啊!让娘洗一下你再吃嘛!”

    少康一边吃一边笑着说:“娘,不咸,不酸,好吃着哩!”

    坤娘苦笑着说:“你这孩子,饿死鬼托生的啊?对了,你二嫂今来有个好事跟你说呢!”

    “好事?跟我说的?啥好事?”

    “给你说个媳妇你要不要?”

    “媳妇?不要不要!”

    “这傻孩子,你都快十九了,早就该说亲了,咋还不要呢?”

    “娘你不想想,现在咱家这几口人吃饭都成问题,再来一个跟咱抢吃的,哪有东西给她吃啊?!”

    坤娘大笑起来:“你个傻小子!就怕耽误你吃!人家来是跟你抢吃的啊?”

    “那可不是嘛!你不听人家都说,这年月赶紧把闺女都嫁出去,好省一口吃的嘛!”

    “话是这么说,可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人之常情,你到了岁数了,该娶亲了。”

    “不娶不行吗?”

    “不行。你二哥二嫂也该成亲了,你要是娶了亲,就在家安置好了,我就带着你二嫂进京,给他俩办亲事。你这要是安顿不了,我也走不成。”

    “哦,这样啊,娘你不用管我,我能照顾自己,你就进京去找俺二哥吧!”

    “唉,静琳出了门子,要是我不在家,静琳有个啥事,你可要多照看照看,逢年过节你去接她回来让她松快松快,这么小的年龄伺候一大家子,不知道得委屈成啥样!”

    坤娘说着说着眼泪又要下来了:“你娶了亲,娘也安心,就是静琳回来也算有个娘家,你们兄妹俩也好互相照应。”

    “娘,我懂了,我娶。”少康不能看见娘掉眼泪,此时他又觉得自己不像个男子汉,惹得娘不放心了。

    月莺来到厨房,洗了手就帮忙做饭,一点也不客气。

    她一边在揉面盆里倒上面粉,再加点子水准备做面汤,一边对正在烧火的少康说:“是柏漫村的,姓赵,姑娘十七了,长得很水灵,我见过了,是我外婆家的一个远房亲戚,人家姑娘手可巧了,做饭啊针线啊啥都会,你若是愿意,我回去就说说,改天咱们相看相看。”

    少康头回有些不好意思,低头睁着一双大眼睛只看着灶膛里的火苗说:“嫂子觉得行就行。”

    月莺抿嘴一笑:“还得是你说了算!你要是不愿意啊,咱另说,咱们家少康可得好好说一个,说到让你满意!”

    少康还真不是个挑剔的主儿,只是相看了一次他就中意了,因为他也不知道有啥可挑剔的。

    姑娘叫赵春兰,不认得字,庄户人家出身,农活家务活针线活样样拿得起放得下,瓜子脸,丹凤眼,薄薄的嘴唇往上翘,也是个爱笑的模样儿。

    这个年月成亲的年轻人确实特别地多,女方一方面为省口粮食,再者还能得些聘礼,男方也为聘金不是太多,足以能够承担。

    一旦约定了亲事,也不像往年一样耽误一两年方才成礼,一般都是相看一两次,就订了婚,订婚一月就成亲了。

    少康的亲事也是这么简单地就完成了。

    等到新妇娶回家,还没过五月端午节呢!

    一切都准备就绪,坤娘就和林柏耀商量,下一步就是进京投奔少诚,完成他俩的婚礼了。

    少诚和月莺都已经二十一岁了,为了家务事耽误这许久,弟弟妹妹都成了家,他二人还这么悬着,实在是不成体统。

    真是该为他们办事的时候了。

    少康夫妇两个在家一方面可以照顾四爷四奶奶,一方面可以使静琳回娘家有个投奔之处,诸事都妥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