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项白茸的小雷达早在杨博涛过来的时候就开启了,这会儿听到他笑眯眯的恭喜妹妹,就觉得这场景很像书里写的……嗯……黄鼠狼给鸡拜年!

    她是真正的小孩,说话可没顾忌,杨博涛说完她张嘴就问:“杨叔叔想让辛辛去读求知?”

    项辛夷都没想到自己的台词会被姐姐给抢了,她快速反应过来,假装生气地对项白茸说:“项白茸你胡说什么,我才不要去求知读书!”

    她这话是背对着杨博涛说的,一边说一边冲项白茸眨左眼。

    项白茸一看项辛夷的样子就懂了,不必项辛夷多嘱咐,她继续给妹妹搭台子:“为什么不去,求知有很多新奇的课呢,什么舞蹈、书法、电子琴,都可以学哦。”

    “求知要住校,一点都不自由!”项辛夷气鼓鼓地喊,“我要去一小读先进班。”

    “一小先进班”这个魔法成功定住了宋映菡,她本是看两个小孩你一嘴我一嘴的抢话说不礼貌,可转念一想她也知道杨博涛的来意,比起杨博涛的求知学校,一小先进班的教学质量显然更好。

    姐妹俩一唱一和把杨博涛的台词都给抢干净了,杨博涛本来以为宋映菡会过来教育教育这两个小的,没想到宋映菡也不说话。

    他吸了口气,脸上仍然是笑眯眯的,半点不见异色,和宋映菡说:“辛辛这是贪玩了。”

    那口吻完全是看见一个熊孩子时候的包容。

    “两个小孩不懂事。”宋映菡糊弄道。

    “小孩子就是这样,”杨博涛说,“我也是听说辛辛这次考到第一名,过来恭喜一下,她也是稍微懂事了,不像幼儿园的时候……”

    幼儿园的时候,项辛夷的日常就几件事:不睡午觉,不好好吃饭,不好好学习,打小朋友,悄悄逃学。

    一句话:标准小刺头。

    项辛夷心头暗叫不好,冲宋映菡甜甜地说:“这是我长大了,妈妈我很快就可以给你买新裙子了哦!”

    她蹦跶到宋映菡身边抱住妈妈的腿,左手拿着一年级的课本,右手拿着自己的小钱包,仍然能抱得牢牢的,“你看,我今天攒了这么多!”

    她让宋映菡看,宋映菡下意识低下头,入目的是女儿最近经常看的一年级语文书,被拎住一半而摊开的课本把小钱包都遮住了。

    可天知道,比起两个女儿赚的这几块钱,她们能多看几页书,多学会一些东西,对宋映菡而言才是最重要的。

    她摸着项辛夷的小脑袋感动地说:“我们妹妹确实长大了。”

    杨博涛不懂项辛夷拿着书去宋映菡面前秀是什么意思,不过他能看得出听得出宋映菡语气里对女儿的信任,笑呵呵地说:“就跟小宋你说了,别担心辛辛,长大了就不会像小时候那么调皮了。”

    他夸奖完,忽地又话锋一转,“不过辛辛还小呢,不能总想着赚钱,耽误学习可就不好咯。”

    项辛夷看着宋映菡骤然拉平的表情,并不着急放开宋映菡,假装生气地回头喊道:“我才不是赚钱,我在为我的故事收集素材呢!”

    她一边说一边继续给项白茸递眼色,项白茸不愧她最佳捧场王的称号,完全不让妹妹失望,也跟着嚷嚷:“就是,辛辛讲故事可好听了!”

    虽然不懂妹妹要做什么,但是顺着妹妹的话夸奖她准没错。

    宋映菡不动声色地推开女儿,揉揉自己的太阳穴,不轻不重的责备道:“别大呼小叫的,没大没小。”

    她是不敢相信项辛夷真的会写什么小说,但女儿最近的行为都在说明她一旦开始努力,每天都能给人惊喜,看书看得很快,做题都能做对,待人接物都变得更知道分寸,热情开朗又不会毛手毛脚误伤别人。

    杨博涛一脸惊奇地问:“辛辛会写小说?这么厉害?!”

    “就是讲讲故事,”宋映菡说,“杨校长你想让辛辛去求知读书,但是辛辛她们都不想去,我看还是随她们吧。”

    项辛夷现在多数时候都是宋映菡心目中的完美小孩。

    她值得最好的,所以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

    宋映菡很少这么直白的拒绝项定邦的朋友,孩子的妈妈都这么说了,理论上来说也该退却了,可杨博涛毕竟是亲自招生过的私立学校校长,要是真的家长一拒绝他就退却,他的学校根本开不起来。

    他语气诚恳地说:“小宋你别觉得我是看辛辛成绩好就想来挖她入学,我不是这种人,之前我也提到过让辛辛和茸茸来求知对不对?”

    宋映菡拒绝过杨博涛一次,现在再面对满脸真诚毫不介意的杨博涛,他越退步,她反而觉得心虚,点头道:“是,杨校长你是老项的朋友。”

    “是啊,我也希望辛辛茸茸好呢,”杨博涛殷切地看着项辛夷,“我自己没有女儿,辛辛茸茸就像我的女儿一样。”

    宋映菡莫名生出些许内疚,附和道:“是是,你也是好意。”

    这种心理战术在后世被很多书介绍过,面对接受的善意,人们会感到自己有义务偿还。就像杨博涛现在提醒宋映菡的,他曾经给予项家那么多的热情,在项辛夷还是个调皮捣蛋的“坏小孩”时就愿意接收项辛夷,要是因为现在项辛夷变好了,宋映菡就翻脸不认人不做任何反映了,她会浑身难受。

    这是一种生物本能,她感觉自己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或者别人可能觉得她忘恩负义。

    这两种状况对宋映菡来说都难以接受,她总害怕自己不够体面,怕给亲人丢脸,而违背了社会的互惠原则,接受而不试图回报他人善举的人是不受社会群体欢迎的,谈何体面?

    杨博涛满目恳切地说:“小宋你也知道我的学校,辛辛如果过来,绝对也是去最好的班,我绝对不会亏待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