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餐厅自开业起,收入便一直源源不断的进来,大家总觉得去自助餐厅能把老板吃破产,其实真正能吃回本的都是极少数。

    运行稳定后卫泉就安排人专门接手自助餐厅的管理和运营了,他是投资部的管理之一,平时要忙的事情很多,这次要不是郑容与这位小少爷亲自参与,他根本不会在一个小投资上消耗这么多时间。

    不过项辛夷看着每个月的财报还是感觉心情十分愉悦的。

    时间一转来到年底,她的故事集已经出版完成,令项辛夷感到惊喜的是,她在封面推荐上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宁书易。

    郑容与跟她一起看刚送来的样书,看到这个名字时也愣了一下,“这个宁书易是你的书易老师吗?”

    项辛夷听他这么说,忍不住笑起来,指着宁书易名字下面的介绍道:“燕大教授,看来是她了。”

    “真巧啊,”郑容与道,“看来这辈子书易老师也很喜欢你。”

    宁书易的推荐写得非常直白:不知作者时这是一本充满浪漫幻想的故事集,知道作者后一边感慨少了些童趣,一边又惊叹于作者超越年龄的幻想和笔力。

    像是被临时塞了本书请她看看,宁书易的介绍写得又像是夸人又像是损人,有什么说什么,是这位女先生一贯的风格。

    当初项辛夷在国学大赛上折戟沉沙,有这位女先生的手笔。

    她是真正的才女,出身富贵长于乱世,不论家财万贯还是贫困潦倒都保持着文人风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年近九十仍然手不释卷虚怀若谷。

    她认可项辛夷的天赋,也问她愿不愿意继续深造,项辛夷跟她坦白了自己的心思,宁书易当时注视了她很久,同样也与她说了实话。

    项辛夷如果真心实意地拜她为师,比赛结束后去考燕大的研究生潜心读书,她一定会保项辛夷冠军的位置。

    为她的天赋和一直以来的努力,宁书易可以去联系所有评委,给她这个荣誉。

    但是项辛夷如果仍然要做“商人”,将这一切当做获取名利的工具,哪怕宁书易欣赏她,也不会再让她继续比赛。

    因为他们寻找的是这躁动时代中愿意沉下心来传承文化的读书人。

    这样的读书人可能有种种不合时宜的缺点,执拗、天真、清高、不合群……可他们的天赋和风骨是如此宝贵,是不应被现实摧折的珍贵之物。这个比赛存在的目的,就是将他们从泥淖中挖掘出来,送进象牙塔,让他们在适合他们生长的地方茁壮成长,成为未来的中流砥柱。

    项辛夷这样的人,在尘世中能生活得很好,她也愿意在红尘中翻滚,宁书易最终只能尊重她的选择。

    项辛夷也尊重先生们的选择,她在比赛的过程中其实已经感觉到自己的格格不入,有时候甚至都觉得自己在玷污这个“比赛”,这也算是彼此放过,体面告别吧。

    离开赛场后项辛夷和宁书易一直保持着联络,项辛夷的书法和绘画都是跟着她才更进一步的。

    宁书易的学生都戏称项辛夷是他们的编外小师妹。

    项辛夷从她身上学到了优雅平和的气度,她学会收敛锋芒和野心,是和宁书易学习、郑静山规劝之后。

    年底的签售会定在帝都中心的图书大厦,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丰富的书城,它从建成到项辛夷重生之前都被认为是全国第一,能在这里举行签售会的作者,无一例外是名气顶级的,项辛夷目前都是借了《少年故事汇》的名气才能来这里进行签售会。

    虽然目前还不算实至名归,签售会现场仍然有许多学生和家长,《少年故事汇》有自己固定的读者群,项辛夷以“辛夷”为笔名在这里刷了很久的存在感,是少数每次都有作品刊载的作者,她的第一本故事集,自然能吸引许多读者。

    现在的实体书市场还很火爆,签售会九点到十一点,现在八点三十分,项辛夷从高层看下去已经能看到会场满当当等待的读者。

    她的编辑米露站在她身边,本来有些担心她会紧张,没想到她一只表情非常淡定,米露开口介绍时都有些磕巴:“呃……稍后我们下去,坐在那边的座位上……会有读者一个一个排队过来找你签名哈……”

    一边说一边观察项辛夷的脸色,生怕她只是没反应过来才表现如常,这要是到了会场中心才开始后知后觉地紧张、犯错,那可太尴尬了。

    项辛夷穿着一条浅蓝色的连衣裙,像是邻居家可可爱爱的小姑娘,脸蛋精致漂亮,与其说像“天才”、“作家”,不如说像每次学校文艺表演都会站c位的女主角,总之就是不太想会埋头写书的人。

    可是米露实实在在看过项辛夷的硬笔字和毛笔字,也在沟通故事集的出版问题时现场看过项辛夷写故事……要不是这样,米露也很难想象这个过分漂亮的小姑娘脑袋里还有那么多天马行空的故事。

    项辛夷冲有些紧张的米露微微一笑,安抚道:“放心吧,不会出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