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人类的历史往往是由人类自己推动的,但是推动历史的人究竟是谁,又显得颇有争议了。

    后世的历史学家也许会说,历史是由人民来决定的,但至少在周景宗三十六年正月的这一项决定,并没有人民的影子。

    大周国都,镐京。

    数十米高的汉白玉台阶拔石而上,中间的一层石雕版雕刻着五龙游天图,其身为黄金所镀,其眼为宝石所雕,左右两侧,是直冲云霄的飞阙,金碧辉煌,威严高巍,值守在门院与台阶上的士兵尽衬黄金铁甲,从平坦的宫道两侧一路延伸到长宫的边缘,在最其上高足有七丈的巍峨大殿上,悬挂着用镀金纹刻的【未央宫】三字匾额。

    这里便是大周的奏事后殿——【未央宫】了。

    未央宫,有天下不平则陛下未央之意,以寓指勤奋的天子热衷于国事。

    【未央宫】与【太极殿】不同,【太极殿】高九尺九,宽九尺九,四方无极,天方地圆,是天子上朝之地,【未央宫】则是天子处理政务之地。

    须知,大周王朝执掌天下五十四洲,四方五海,天下九极,虽然各级官员的职责和任务皆有分配,但帝王每日需要审批阅览的奏章仍有两千五百副之多,为此,大周天子不得不组建内阁,封首辅、次辅、内辅、外辅等七人为内阁大学士,为其批阅奏章,上呈批红,以作建议,另,又有左,中,右丞相,分别掌管大周的行政、财政、军事权,御史大夫总掌清议权,最终,皇帝陛下总览决策权。

    这一日,寿有六十的皓首老夫周景宗正在【未央宫】与群臣一起奋笔疾书,勤不缀笔的批阅奏疏,忽然眼黑一顿,正看到是从西北云阳军镇呈送的一份奏疏,其上汇报了李镐对青山石矿的侦测结果,不仅附上了儒学大师,地质专家钱老先生的佐证书法,更有五经博士,太学祭酒鲁道闻的亲笔书信,周景宗看到此处,正自高兴,忽然只见奏章内容急转,言说矿奴叛乱,蛮军突袭,铁镶军全军覆没之事,顿时脸色一沉,将奏书提了出来。

    “日前,广陵郡泗水乡曾有渔民进献祥瑞,声称今年边海气宁,妈祖全生,是以有七脚鳖泳于海上,五灵鲲翔于九天,九江一洲皆称我大周千古,却不知为何,西北边关的宵小总喜欢侵我边境呢!”

    待得宫中的七阁三相一御史传阅过奏章,周景宗冷言发声,其威严不可犯。

    周景宗在位三十六年,称得上是清政平治,帝国昌盛,然,西北边疆的荒原蛮族,东北黑岭上的山野红毛,以及东南、西南的三夷九黎,一直是他心头削不去的祸患,正因如此,大周有四大军神,又称军中四王爷,分别屯重兵坐镇于东南西北,以拱卫中央的安全,同时,以作吞灭对方的打算。

    这些年来,西北,东南,西南的边患日渐平息,大周国力雄厚,已经有了吞灭对方,统一四海的打算,但是此时此刻,原本在奏章中显得虚弱不堪的荒原蛮族竟敢跑到大周内地作乱,还覆灭了一支大周边军,这就不得不让周景宗感到恼火。

    他所统治的大周,应该是一个完美到极点的盛世!

    大殿内针落可闻,一群白发老翁聚在一起,低头商量着对策,这群最低年龄都在五十以上的老臣,是大周的最高决策团队,他们的意见足以左右帝王的意见,他们的意志就是国家意志的表现。

    许久之后,左丞相,枢密使高长辕起身道:“启禀陛下,荒原蛮族,其兵甚锐,其民勇悍,自大周建国以来,便与我军年年拉锯,屡有胜绩,惟其近数十年来,受云阳王悍兵所镇,不敢轻动,此次突袭边疆,固然与日前发现的【紫金陵】有所关系,但臣认为,蛮族定是已经到了被压榨的极点,即将触底反弹,做出最后的抗争,烦请陛下下一道圣旨予云阳王,令其谨守边关,不得轻出,只要熬过这一两年,臣相信,荒原定可一战而下!”

    “枢密使掌管国之军器,理应悍勇进取,何时变的这么保守起来了?”左下有一老翁冷哼一声,正是内阁大学士杨赋,他站起身回怼道,“启禀陛下,荒原蛮族,人不过一百三十万口,兵不过二十万余,反观我大周边境,西北四谷,就有民众百万,云阳军镇以南,宁州、颍州,皆塞上江南,四时谷丰,粮草充裕,又有边境兵屯田二十余万顷,供奉云阳军镇七十余万精兵,足以自足,进取有余,岂惧蛮夷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