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故事写完了。撒花!

    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居然就这样完成了近20万字的小说。

    刚开始连载的时候其实很多剧情都还没想好,一边写一边编,但最终呈现出的结果比我当初设想得还要好很多,果然人不逼一逼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大潜力。

    另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就是写完回头一看,发现整个儿写成了《泰坦尼克号》……只能说可能生命力强大的女主角都差不多吧?

    感谢一直跟着我追更的小伙伴。你们让我避免了陷入日常性的自我怀疑。

    感谢一口气读完连赞的小伙伴。一觉醒来看到几十条消息的感觉真的很好。

    当然最感谢的还是认真写评论给我的读者。每当我因为收不到反馈而焦虑的时候,就去翻之前的评论。每一条我都认真读过好多遍。

    谢谢你们看到这里。这几个月玩儿得很开心。

    一开始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写番外来着。

    我这个人天生有选择困难症。一旦面对太多选项,反而会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开放度太高的原创好像并不适合我,反倒是同人——而且必须是原作背景,最好是经过和结局都限定死了的那种带着镣铐跳舞的演绎——比较让我感到安心。不需要去纠结无数个平行世界里的各种可能性,只需要为人物既定的命运提供一个解释,反而时不时会有喜出望外的灵感闪现。

    另一方面,总觉得要是通过改结局来强行he,难免就消弭了原作对这个残酷的世界的探讨与反思,所以我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背离既定剧情,只在一些小地方,为了行文顺畅,做了一点无关大局的改动。

    虽然做好了这样的心理准备,但真到了落笔时还是难免越写越难过。大家应该也看出来了,最后几章相当赶。一方面是因为到了收线阶段,要交待的事太多;另一方面则是真的不确定再写下去会不会整个人都抑郁了。

    不过还好有小可爱提醒我还可以写番外。

    然而思维习惯的力量比我以为得还要强大。这两天粗略构思了一下番外,虽然抱着“写一个甜甜的结局”,“抛开一切只管开开心心过日子就好了”的初衷,但最后又开始寻思除主角之外,整个世界线会因此受到的影响——在那个时间点上,超大型巨人的消失无疑会是一个后果相当深远的事件。岛内岛外的人和形势会因此产生什么样的改变?这种变化又会怎样反过来影响主角的选择?

    如果小贝不去考虑这些,那他就不是我在主线的几十章里塑造的那个小贝了;而如果我不去考虑这些,我大概也不是那个我了吧。

    考虑的结果,就是番外里感情戏所占的比例可能还是会相当有限,更多篇幅会用来交待其他所有人的行动和选择——和“私奔以后如何亲亲抱抱举高高if线”比起来,果然好像还是“那个节骨眼上超大型巨人消失会怎样if线”更吸引我的样子,真是没救了。

    而与可以直接抄书的主线相比,可以自由发挥的番外所拥有的无穷可能性也让我十分无所适从。一旦涉及到每个人在全新条件下的全新选择,就难免会牵扯到价值观问题,以及最终的站队问题。这是我一方面极力避免,另一方面却又忍不住跃跃欲试的领域。

    所以最终呈现出来的番外很可能不会是很多人所希望看到的样子。为了给可能会希望看下去的少数读者做一点心理建设,我会在这篇文章后半部分大致阐述一下我对《进击的巨人》原作所呈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一点个人看法。非常主观,也比较枯燥,所以如果看不下去的话,番外可能也不会让您满意,那样的话看到分割线前面就可以了,这半篇文字就算是完结总结吧!

    ————————————————————

    ——————说教开始分割线———————

    ————————————————————

    首先声明,如果一定要在耶派和韩派中间选一个的话,我大概算是韩派的。但书中韩吉也好,阿尔敏也好,最终的表现都太让人失望了。而导致这种失望的根本原因,就是谏山创对于世界运行规律的认知不足——换而言之,他一方面可以本能地感觉到什么是不对的,并将它清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但另一方面,他又说不出什么是对的,没法回答“如果世界不是现在这个糟糕的样子,它还能是什么样”的问题,所以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是韩派没法拿出任何实际主张,最后靠“谈谈”强行和解,靠“怪诞虫消失”强行解决矛盾。

    书中主角之间有意义的“谈谈”总共有三次。

    1吉克vs艾伦

    结果:谈崩了。

    2吉克vs阿尔敏

    结果:介于“谈崩”和“共识”之间的状态。

    一方面吉克最终还是继续坚持自己的信念,另一方面却选择主动献身拯救这个在他看来毫无意义的世界。这次会谈与其说是谁说服了谁,不如说是被弟弟背叛的吉克心灰意冷,爱咋咋地,只等有个人听一听他的临终遗言,就可以毫无遗憾地去死了。

    3艾伦vs阿尔敏

    结果:那种事情不要啊!

    让人完全看不懂的一次谈谈。靠“友情”(可能吧)强行达成共识,互相谅解?

    而非主角之间的“谈谈”,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可能就是围炉夜话了。

    然而这一幕更是尬得人脚趾扣地,哪方读者都不满意,只能说是为了剧情需要而强行大团结的典范了。

    一直希望“谈谈”的谏山创,到最后也没有给出一场足够有说服力的“谈谈”。他在细节上可以给出很多很有哲理的金句,但到了将这些零星感受系统性汇总成世界观的时候,却总是功亏一篑,差一口气。

    可以看出直到133话,他还没有放弃这样的尝试,但所能给出的细节性反思也难免变得越来越浮于表面,越来越鸡汤味十足。而到了139话,显然就自暴自弃,彻底摆烂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小贝和埃尔文团长一样,死得早也有死的早的好处——至少避免了活到后期,不得不参与这种不知所谓的价值观思辨的尴尬戏份——换言之,就是同时背负了这两个人的生命的阿尔敏所必须面对的场面。

    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谈谈”到底有没有用?靠“谈”,是否一定能达成共识?如果能,那这个共识是不是就是所有人都会认可的真理?如果不能,那这世界上到底存在所谓的“真理”吗?如果“真理”不存在,我们又该怎么办?

    上面提到的互相之间两两都进行了会谈的主角:吉克、艾伦、阿尔敏,实际上代表了三条不同的路线——神的路线、兽的路线、还有人的路线。

    目前为止,我很悲观地认为,路线和路线之间可能并不存在通过充分沟通就互相认可的可能性,因为其实每一条路线都是理论完备,逻辑自洽的——这也是为什么耶派和韩派互相之间谁也说服不了谁的原因。一个人最终会选择哪一条路线,很大程度只能靠信仰,而不是理性的利害权衡。

    虽然读者群体热衷于耶韩之争,但其实本质上吉克和艾伦才是世界观光谱的两个极端。但因为吉克的主张过于奇葩,支持者相对较少(不能说没有),一般不被当做一个可选项,于是争执的双方才变成了支持艾伦的耶派和介于艾伦和吉克之间的韩派。

    有利益冲突的时候,牵涉其中的双方应该怎么办?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决定了你选择的是哪一条路线。

    选择一:双方互不相让,一决雌雄,谁赢了谁能活下来,抢占对方的资源,以对方的性命为代价让己方活下来。

    这是几亿年来生命自然演化所一直遵循的逻辑。这套逻辑不需要人教,是个高等生物都会。

    这是本能的逻辑,是内卷的逻辑,是生存的逻辑,是兽的逻辑。

    选择二:拒绝内卷,佛系躺平。

    这套逻辑看起来完全不可理喻,但事实上只要是遵循理性不断深入思考的人必然会经历的阶段——也即探寻生命的意义,然后郁闷地发现,生命很可能并没有什么意义。